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新影集团举行影片创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15:47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2015年,中国人民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别重大的纪念日,是反思历史,赞美人类正义、道德和文明,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兽行的关键时间点。在这个重大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央新影集团拟制作一部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为背景的文献纪录片。

为了明确创作方向和思路,2014417日,中央新影集团历史节目部组织了一场观片研讨会,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南京电视台、中国社科院、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相关部门及媒体的十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各位嘉宾首先观看了近一个小时的相关影视资料。1956年,关押在中国的1000多名日本战犯中有45名被公开审判。当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派专人对这次审判和释放工作进行了记录,目前存留在厂内的资料包括成片429本,资料素材53本。这些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战犯的生活、改造以及审判状况,尤为难得的是保留有大量审判时证人作证、战犯认罪、辩护人陈述等同期声录音。这些同期声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杀害赵一曼的凶手大野泰治、日本特务富永顺太郎等等诸多人物。此次观看的影片就是导演组对这些珍贵资料的汇编。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 郭本敏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 郭本敏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王燕(左上)、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片研究部副主任叶晶(左下)、中央新影集团影视资料节目部主任朱勤效(右上)、影片导演樊志远(右下)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王燕(左上)、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片研究部副主任叶晶(左下)、中央新影集团影视资料节目部主任朱勤效(右上)、影片导演樊志远(右下)

上:国家广电新闻出版社总局电影局调研员孙丽艳、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部主任张建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制片人李浩洋(从左至右);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高士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编辑徐志民(从左至右)

上:国家广电新闻出版社总局电影局调研员孙丽艳、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部主任张建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制片人李浩洋(从左至右);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高士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编辑徐志民(从左至右)

 

观片结束后,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郭本敏组织并主持了研讨会。各位专家均表示这段珍贵的历史资料十分震撼人心,因为里面不仅有众多未曾披露的画面,还有大量在以往文献纪录片中难得听到的同期声,这些真实的资料将成为日后创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专家们认为,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去讲故事是创作的难点所在,如何在保持客观立场的前提下,运用原始资料真实地展现历史,并挖掘其背后人性层面的东西,是导演组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虽然大家都认为该片操作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但对于其在未来即将达到的传播效果以及影响力,各位领导和专家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期待。

发生于50多年前的释放并审判日本战犯的内容,鲜有在业内的纪录片创作中出现,对于那段历史,很多人的记忆都是空白的,这一题材纪录片的问世将唤醒中日两国人民对70年前那场战争的记忆,增强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和思考。这部围绕“日本战犯”这一话题而创作的纪录片将以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关押在中国的1062名战犯分批释放和审判的历史为基础和线索,深入挖掘审判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揭开50多年前的那段秘密。影片将立足于现实,与以往从单方面叙述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不同的是,不再以被害者的自伤、控诉和侵略者的自责为单纯诉求,而是希望通过对于当事人及其后人的回访、通过对惨案发生地现状的展示,寻求中日双方在认知上的差异,使那段尘封的历史得到重新解读和正视。

目前,该片正处于资料搜集阶段,梳理出明确的叙事线索和故事版是导演组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随后,各项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