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右》的缺憾看纪录片的叙事要素
文/井 华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16:21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本文作者 井 华

 

本文作者 井 华

随着中国纪录片行业向国际纪录片融资发行体系日渐靠拢,中国纪录片人的筹款模式增加了新的资金渠道。目前国内纪录片的资金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政府宣传资金。无论是向大众推广一个特定的人物、主题,还是展示一个地区形象,纪录片无疑能产生最深入最直接的传播效果。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重要时间点上,各级政府往往通过向专业机构直接采购的形式,拍摄相关纪录片。比如《和谐社会》《新中国援外60年》等等。此类资金投资制作的纪录片,往往承担着天然的主题定位和社会功能。

2.电视台投资。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但由于纪录片对于创作要求相对较高,我国纪录片创作能力并不完备,很长一段时间电视台等制作播出机构并不会投大笔资金放在纪录片创作上。随着近两年我国纪录片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针对纪录片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办法,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34家上星卫视每天须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这就意味着每年有大量的资金将投入到纪录片创作中。这类投资,通常比较尊重纪录片创作本身规律,为大众提供题材多样的专业纪录片。

3.品牌植入获取资金。很长一段时间,在电视机构无力投入较高资金制作纪录片时,在夹缝中坚持的中国纪录片人,开始在策划中就有意地设计出既能吸引品牌植入投资,又不影响创作效果的选题方案。比如2013年由视频网站投资制作的纪录片《进藏》,mini汽车的品牌植入,既解决了资金需求,又没有影响纪录片的创作效果。

 4.方案预售模式。近两三年,多个大型国际纪录片节陆续在中国落地开花,国际纪录片预售体制正式进入中国纪录片人的视野,如何“pitch”正在成为纪录片人最关注的问题。所谓纪录片预售,即在纪录片市场体系里,正在制作中或尚未开始制作的纪录片项目,可以通过预售的方式从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播出、发行机构拿到创作资金,或同对方进行合作完成项目制作。该资金只是购买在固定时间的区域播映权,版权依然属于创作者。某种程度上说,该模式资金来源相对独立,是保证纪录片创作的较好选择。但是,要想在国际预售体系中获得资金,对于纪录片创作者如何用国际语言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纪录片承载的社会属性与纪录片故事性之间必然产生关联。纪录片的融资渠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叙事表述的内容与手段的差异性。《江右》是一部带有鲜明形象推广要求的纪录片,投资者以政府委托的身份,其投资的目的就是“全面展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省历史人文风貌”。带有形象推广功能的舞台已经划定好,创作者该如何舞蹈?纪录片要讲故事已经是纪录片人的共识,但纪录片应该怎样讲故事?纪录片讲故事的要素有哪些?

 

叙事链是贯穿分集的内在逻辑

 

什么是叙事链?叙事链是串联起一部纪录片的叙事主干,它贯穿片子的始终,并且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找到叙事链条,以此为基点展开故事,创作者就可以根据需要展开内容、设置悬念、取舍人物,而不必担心漫无目的的信息陈述。当叙事链条足够强大时,整个故事会毫不偏移地向前推进,同时能吸引观众的收看欲求。

对于一部系列纪录片来讲,故事链不仅存在于每一集中,系列的内在逻辑是分集收视连续性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历史时间链、事件发展链、主题逻辑链等都能成为故事发展的推动力,这也是分集和作品整体与部分统一的纽带。

系列纪录片《江右》的分集主题是投资商先期制定好的,包含了《山水关情》《隐者之风》《古村烟雨》《客居千年》《书院余韵》《文章节义》《留住景德镇》《江右商帮》《千年华章》九个分集。从表层看,分集之间并非紧密关联、层层推进的关系,甚至有的是平行并列关系。所以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找到分集之间的“扣钩”?

具体来说,每一集的存在是否是前一分集的必然结果?这个“钩子”是勾起观众对这个主题的兴趣的关键点,它是揭示故事本质及其特征信息的浓缩,是即将展开的戏剧故事。实际上,在《江右》实际操作中,由于诸多原因,并没有很理想地确立这样的内在叙事链条。例如,第一集《山水关情》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想:通过讲江西的山水风情,推导出山水地域特征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关系,因势建构起地域人类学的主题,下一集《古村烟雨》的存在就有了合理性。事实上,片中没有完成这种深度学术剖析,从而建构出内在逻辑的推动关系。

 

学术支撑是专业性观念表达的基础

 

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最大差异,在于主动的价值观表达、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需要有专业的学术支撑,才能够将主题阐释得更具价值感和信息量。国际上,大量纪录片主创本身就是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专家、艺术家等,因此在纪录片中,可以非常清晰地传递出专业的信息与观念,而不是把纪录片打造成中学课本或百度百科的影视版。

《江右》试图在专业上走得更前进一步。比如在《隐者之风》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极力围绕着主题,并试图借力文化学者,延展寻找出几千年来中国隐逸文化延续的根基、与中国社会制度的关系、隐逸文化与江西的必然联系、隐逸文化在现在江西的影响等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但基于时间、预算和创作团队自身的局限,收效并不明显。因此在片中并没有展现出清晰的隐逸文化脉络。学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其结果是无法根据学术脉络,寻找到强有力的现代人物故事,片中人物的存在没有必然的理由和故事性。

在《留住景德镇》一集中,导演将视野放在了留住古法制瓷手艺这个理念上,这也让本集在专业领域里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就像是恐龙的灭绝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一样,在倡导环保绿色的今天,柴烧瓷器存在的合理性究竟何在?“古法与传统”并不是这一命题的存在依据。那么是什么原因要局部保留古法柴窑?是在工艺技术研究上、在审美差异上、在技艺传承上,又或是在与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比对抗衡上?没有准确的学术支撑,文化观念就无法清晰和深入,是本集引起争议的原因。

zz

对手设置是主导叙事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认为,主导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班级和谐氛围的,不是最乖的那些孩子,而是问题最严重的那个孩子。同样,在影视作品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力量,在于人物、事件

发展面临的对手和不利因素。

叙事不等于叙述。叙述仅仅是有一说一,将现象简单呈现的过程;而叙事则需要依靠对手主导矛盾冲突、故事发展弧等戏剧元素来完成表达。其中,无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对手的存在都是推动单个故事进展的关键要素。

在好莱坞电影法则中,叙事是“要不断将主角扔向更高的树上,看他如何下来”,其核心就是给人物不断设置对手与冲突,从而主导故事的推进。在故事片中,观众很容易分清正义与邪恶、主角与配角、英雄与敌人。即使是动画片中,当人的情感植入到汽车、玩具等非人物形象之中时,它们就以人物的内核出现,其行为与任务目的就与来自环境与外在的挑战建立了联系,故事就有了内在张力。再比如,灾难片《明天之后》中,雪灾中逃命的人们面对的对手,是不断加深的灾难和不断流逝分秒必争的时间;《廊桥遗梦》中,主人公的对手是来自于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挑战安稳婚姻生活的勇气等等。

在目前的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理所当然的叙述态度。“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小和尚,每天抬水吃。”这不叫叙事,只是在陈述现象。纪录片创作中,这种力量可能是人的欲望、可能是时代观念的更新换代、可能是环境的变迁等等。在纪录片《7年》中,导演艾普泰德在黑白与彩色、过去与现在的影像切换中,完成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的交叉记忆:失败的婚姻、破碎的梦想、短暂的迷茫以及仍在坚持的梦想,片中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是人物命运变化的推动力。纪录片《植物私生活》中,植物的成长繁衍要与环境、空间、昆虫、气候等等关联方发生关系,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关联与矛盾都是推动故事讲述的动力。

在《古村烟雨》一集中,江西传承千年的村落里,传统的宗祠观念、民俗民风、生存依据都正在经历着经济大潮带来的巨大冲击,时代大潮正是故事人物面临的对手,这个对手主导着叙事的脉络和故事的发展,也主导了人物命运的故事弧存在。

“故事弧”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某些事件后,观念发生变化的历程。当下纪录片创作中常有的一个通病,即是片中所描述的人物先天即以一元形象出现,是英雄、是无所不知、是喜大普奔。事实上,任何的人物在生命中都会面临诸多有形无形的对手,从而影响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变化。在《古村烟雨》中,不同年龄的跳傩人的观念变化、向父亲学习罗盘制作的儿子、修族谱的人对家族历史的重新认识,这些都导致故事弧的存在与发展。时代的浪潮不仅给古老的村落带来文明的变迁,也给千百年沿袭的生活带来新的可能性,这其中的人和事更有了转变的意义。从长远看,正是在这个转型的时代,这个有可能给人物生活状态带来重要影响的时刻,有价值对手的出现,让观众体验到阻挠和挫折的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物认识到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而这些认识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

dd

ss

分工职业化是创作实现过程监控的保证

 

在我国纪录片创作的传统理念中,导演的创作往往主导了一部纪录片制作的始终,在人们的理念中,导演的光芒往往掩盖了其他工种存在的必要性。这是由历史、专业障碍等多种

原因造成的。

事实上,掌握每一项专业技能的背后都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加之人与人的先天特点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单一创作者难以满足每一个环节专业化的创作需求,多个流程分工应该更清晰化、明确化、专业化。比如有人长于文字,有人长于现场控制与调度,有人对声音或特效元素有异常的敏感度,只有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环节进行更加合理和精确分工,利用每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再度创作、三度创作,才能保证纪录片创作品质的稳定性。

基于主观与客观的多种原因,在《江右》中,每集的前期调研、脚本形成、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等环节的创作,基本上都由分集导演承担主导。这就造成了一旦导演的创作方向有误、创作思维陷入瓶颈、职业心态与情绪不稳定、个人原因导致创作时间不能保证时,必然对后续一系列的工作环节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同时,由导演承担全部工作流程的主导工作,也无法使每一个创作环节效果最佳化,失去在策划、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包装合成四个重要环节的再度创作机会。《江右》的教训促使我们在新的项目中,陆续走上流程分工专业化的道路,将既往一个人的职责拆分,撰稿、现场导演、剪辑导演、音效导演由各自专业的人担当。

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今的纪录片不可逆转地走向了专业市场、国际市场的道路,其作为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得以凸显:从融资到创作,纪录片必须准备好接受市场检验。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从而走向良性的市场化道路,终究还需要在实践和总结中进行不断尝试。

 

(本文作者:电视纪录片《江右》制片人)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