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人故事追忆一代伟人
——访《邓小平遗物故事》总制片人王燕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15:54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历史节目部主任、影片总制片人 王燕

新影集团副总编辑、历史节目部主任、影片总制片人 王燕

[导语]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新影集团历史节目部联合拍摄制作的二十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遗物故事》123日—1212日晚8:00在中央电视台九套纪录频道播出,每晚两集。本片以邓小平同志的遗物为载体,每集由一件遗物引出一个主题,以独到的视角,用娓娓道来的方式,紧紧围绕主题,通过近百位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回忆,充分运用影视、照片和档案文献资料,发掘遗物背后鲜为人知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深入而全面地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本片即将播出之际,记者采访了该片的总制片人、集团副总编辑、历史节目部主任王燕,听她讲述对本部影片的创作感受和心得。

 

[记者] 关于邓小平同志为题材的影片,无论是电视剧、故事片、电视纪录片还是纪录电影,我们已经看过很多,本部影片是如何以更新颖的方式和视角展现邓小平的伟人风采?

[王燕] 本片是以邓小平同志留下的遗物为载体,每集一件遗物引出一个主题,从点滴细节入手展现伟人风范和时代风云: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用过的工卡、到江西下放劳动时穿过的工作服、参观航天科研机构时获赠的火箭模型、欲功成身退时写下的辞职信、孙辈们赠送的玩具组合、无意间留下的特制香烟……其中有感人至深的夫妻情、战友情,也有波诡云秘的政治博弈与外交破局;既呈现了伟人的平凡一面,也展现出邓小平扭转时局的强大气魄;所涉及的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等内容,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大事件……而其中许多史料和资料画面更是首次呈现给观众。

 

初审

初审

[记者] 本片每集通过一件遗物引出一个主题,在结构全片、勾连每件遗物与遗物背后的故事方面,存在怎样的难度?是怎样解决的?

[王燕] 遗物与其背后故事勾连的问题,是本片在制作中比较难解决的。我们在前期策划时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探讨,我们是要突出遗物,还是突出邓小平遗物背后的故事?现在再看影片,再回想整个创作的过程,其实还是要反映大历史背景中邓小平同志的风采,展现一代伟人的风范。回想创作过程还是有些遗憾,以“邓小平遗物故事”为题架构全片毕竟有不足,比如,20集中有些遗物与故事的联系较紧密,例如,《工作服》讲述邓小平在江西下放时的乐观心态,《一组批示》讲述邓小平细致缜密地规划高考制度改革,《讲话提纲》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的历史大事件,这些集的每一件遗物都能够串联在全片中,遗物的讲述不脱离主题。但是在《轮椅》《灰色棉大衣》《基辅牌照相机》等集里,遗物仅仅是一个切入点,是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小细节,放大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讲故事,遗物在故事的讲述中就会有些游离,这也是现在我们总结本片得与失的关键所在。

 

[记者] 本片是如何处理故事讲述与历史背景两者之间关系的?对于邓小平同志这样的大人物,本片在创作上有何新意?

[王燕] 首先,事件的讲述要和历史背景有机结合,将故事链、历史背景穿插在讲故事中。本片主要通过每一件遗物讲述一个主题,这些主题包含改革开放、中苏关系、中美建交、香港回归等历史大事件,要想将这些大事讲明白,必然不可缺少历史背景的讲述。将历史背景穿插在故事讲述中,历史背景有时是构成故事链的环境,有时是构成故事链的转折,还有时是故事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故事、细节与历史背景相互关照、巧妙融合,最终讲述的才是有历史厚重感的故事。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我们也着重突出表现邓小平这样一个大人物背后的小情怀,伟人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拉近了观众与小平同志的距离,他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长辈,他也是具有人情味的平凡老人。

 

审片后合影

审片后合影

[记者] 电视文献片《邓小平遗物故事》一共二十集,在编导们进入编辑前,编导组以《基辅牌照相机》为例制作了一集样片。在创作多集数的影片时,样片对于整部影片有何作用?

[王燕] 《邓小平遗物故事》一共二十集,集数较多,在前期策划时,包括中央文献的同志与我们的编导,双方对要做成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在期待的同时也充满疑惑。后来我们将《基辅牌照相机》做成样片给中央文献的同志观看时,得到了一致肯定和认可。样片的成功,为我们后面十九集的创作树立了标杆,这使包括编导和撰稿在内的所有创作人员都很兴奋,也使大家对影片的创作更有信心。

在样片《基辅牌照相机》创作过程中,编导组反复磨合探讨,寻找创作灵感,在影片的结构、讲故事的逻辑方式、具体的包装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新进组的编导也可以通过看样片迅速融入团队。

 

[记者] 1997年您也曾参与创作过一部邓小平题材的纪录片《丰碑》,相信您对小平同志有着更特殊的情感。上一次创作经历对本部影片的创作是否有所帮助?主要是哪些方面?谈谈您的感受。

[王燕] 《丰碑》是一部反映全国人民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一部大型电影纪录片,曾经获得过中国电影华表奖,那一部影片的创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如今十七年过去了,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这次为小平同志做片子,我始终都是带着对小平同志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团队中很多年轻的编导,对那段历史并不熟悉,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经常与各位编导分享我自己的经历,带动大家,让编导也能进入到这种敬意与感动的创作氛围中去。随着创作的进展,编导们的创作情感也在慢慢地变化,从最初单纯对伟人的认识,到最后无论是中年编导还是年轻编导,大家都是带着情感完成的这部片子。我一直是这样认为,创作过程中,只有带着情感去创作,作品才能有温度,才能有感染力。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