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一生 本色人生——参与《秦基伟》创作感想
刘静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9日 16:12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刘静

刘静

1、《秦基伟》撰稿中最深的感触——他比巴顿将军更精彩

我真心感谢本片编导沈芳,让我有幸看到了我们中国职业军人的精彩人生,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世界。

我们这一代生长的年代,是一个精神世界被禁固、文化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那时电影院是我们的乐园。在那里除了百看不厌的《新闻简报》、八个革命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几部革命影片外,能够混入父辈单位的影院看场“内部参考电影”是更我们热盼的。就是在那里我遇到了《巴顿将军》,他曾经是我印象最深的职业军人形象。

而在为人物传记片《秦基伟》撰稿的过程中,通过秦基伟那充满情感的回忆录,通过他1938年至1953年写下的近百万字的日记,通过那些对他的战友、部下、家人的采访记录,我一步步走近了秦基伟——一位了不起的中国职业军人的形象在我心中升腾而起。这位铁血将军,他的英勇、他的智慧、他的柔情、他的个性、他的魅力比巴顿将军更加精彩。

秦基伟是来自漫山开遍映山红的革命老区大别山的普通农家子弟,11岁一场瘟疫夺走他的双亲使他成为了孤儿;13岁他扛着一杆梭镖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5岁当红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成为红四方面军警卫团团长、补充师师长,参加万里长征……

抗日战争,他23岁单枪匹马闯太行,创建了“秦赖支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他带领年轻的15军转战11省,逐鹿中原,跨越长江,直下两广,挺进大西南;抗美援朝,他率军鏖战上甘岭,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对手的崇敬……

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参与了百废奋举、建设边防的满腔热血的苦战,先后担任过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他也经历了文革浊流汹涌、动荡漂泊的放逐;历经文革磨难后,作为他临危受命平息“保定动乱”;北京军区司令员的他担任1981年华北大演习的总指挥、建国35周年大阅兵总指挥;他还担任了共和国第七任国防部部长、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七十年血与火的锻造,他从一名红小鬼成长为革命军队的优秀将领;从一名穷苦出身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

我们常说一句话: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应该说我是深深地被秦基伟这位有血有肉、有神有魂的将军感动了。

 

2、历史人物传记片创作提炼主题、融入主题至关重要。

说到历史人物传记片,尽管每个人物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在创作实践上要出新意并不易,流水账式的编年体是创作中最忌讳的。围绕人物的不凡一生提炼出一个最能表现人物特性的主题,并将这个主题融入到已有真实素材中去,融入到人物的人生经历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体。这一点至关重要。

接到撰稿的任务时,沈芳编导告诉我,经过前期策划,片名初定为《本色》,这也正是本片确定的主题。

一旦确立了主题,实际上就划定了撰稿选择素材、表情达意的方向,从而使得在撰写中不会显得无从下手。事实上,在我一步步走近秦基伟这个人物时,我越发地感到这个主题选择的英明。因为围绕着这个“本色”,我们可以把这个从孤儿到将军的人物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这个“本色”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一个个由生动的细节构成的故事,是融入在这六集纪录片中、融入在秦基伟人生的各个时期的魂。从这些故事真情实感中人们发自内心地感慨、感动,不由自主地被感染、被震撼。

 

3、究竟《秦基伟》要表现他的什么本色呢?首先核心的内容是他革命者的本色。

在翻阅、整理、选择关于秦基伟的大量素材的过程中,围绕“本色”这个主题归纳出了他几个方面本色。最核心的是革命者的本色。

秦基伟一生对革命信念始终坚定不移的革命者的本色,来自于他“投身革命即为家”的胸襟。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生在大别山的革命,让十四五岁的秦基伟明白了一个道理:共产党是为百姓谋解放的,穷人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拿起武器。1928年映山红漫山遍野开放时,伴着革命不成不回头的歌声,秦基伟当上了红军。这个失去爹娘的孤儿,在革命队伍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刚到部队的他,竟把老炊事班长当成这个“家”的家长,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掌管着全连的伙食,而且年龄比指导员都大。秦基伟在这个“家”中成长,在这个“家”中成熟,在这个“家”中成材。这个“家”中成就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为穷人求解放,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秦基伟七十年革命生涯身经百战、历经磨难,然而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职务发生何种变迁,无论面临何种挑战,他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追求从不曾改变;共产党员的本色从不曾改变;中国军人特有的钢铁意志从不曾改变;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不曾改变。秦基伟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写到:我活着干,死了算,革命到底的初衷始终没有变;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始终没有变。靠着这两点,我在革命道路上磕磕绊绊地走了半个多世纪,勉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是秦基伟的肺腑之言,也是一个革命者本色的真实写照。

 

4、秦基伟一生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没有变。

秦基伟本色人生还体现在,他投身革命几十上年,起起落落,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劳动人民的本色始终没有变。

他的家乡湖北红安盐店河小学的基础设施,长年得到秦基伟和他家人的捐助。秦基伟对家人说:我出来革命从来没想过当官。跟我一个村子出来的十几个人,后来全牺牲了。我就是个幸存者,我就是个农民的儿子。

秦基伟与当年抗战时司令部所在地——山西省和顺县翟家庄老房东霍世成家的情意延续了七十多年。直到他去世后,秦基伟家人还和霍家联系着,像走亲戚一样。因为秦基伟告诉孩子们:太行山是他第二个故乡。

太行山抗日最困难时期,秦基伟带着战士们开展抗灾自救,开荒种地,进山砍柴。50里的山路,他挑着150斤的柴禾,健步如飞。他乐呵呵的对战士说,我是农民出身,这点活儿难不住我。

文革是下放到农场,秦基伟已年过半百,他和战士承担的劳动任务一样多,劳动强度非常大。他会犁田,会双手拔秧。在种菜班种菜,几时下地、几时出苗,菜苗几时移栽、几时施肥,他都有登记,经他不断琢磨,各种蔬菜总是长得特别好,还种出了一个37斤的大冬瓜。有战士问他:“老秦,你是个大官,来这里生活这样苦,劳动这样重,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秦基伟的回答是:“我是劳动人民出身,从小就喜欢劳动,参加红军是为了穷人翻身求解放,不是为了当官。”

   

5、秦基伟一生没有离开过部队,在他近七十年的职业军人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战士的本色。

秦基伟15岁当红军,开始军人生涯,83岁去世,一生没有离开过部队。在他的心中,职务只是党交给的一份工作,他永远是一个兵。而且随着他职位越升越高,他对战士们的那份情意也越来越深、越来越浓。爱兵、懂兵,是这位职业军人的情怀。这当中有太多动人的故事。

1942-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那部队生活很困难,他这个司令员,一天也只有半斤小米。每天晚上吃完饭,他就挎个篮子到田野里挖刺儿菜,自己洗净交到伙房。

1947年挺进中原,伊水河边敌人突袭九纵机关和随军的几千支前民工,秦基伟一面命令警卫营阻击掩护,一面组织大队人马转移脱险。渡过伊河,秦基伟说什么也不走了,他叫人去寻找警卫营,告诉他们后撤时,要走韩城,那里水浅,可以徒涉。这一夜秦基伟没有合眼,没有离开河岸。当黎明时分,警卫营战士安全渡河,看到在河边焦急等待的司令员时,大家都哭了。

1949年歼敌大追击,十五军长途急行军,军长秦基伟跟战士一起跑步前进,也是一个背包一个粮带,却比战士多扛一支机枪,还比战士多了一把年纪。一个口令在全军队伍中传开了:“向前传——军长扛机枪!”全军将士都知道了,军长就在他们中间。

1952年上甘岭战斗,坑道战最艰苦的时候,秦基伟军长带头用自己的津贴买了水果,在篓子上挂条,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话语,派人往坑道里送。他以这种方式把对战士的爱直接传递给坑道里的将士们。

1958年,军委号召干部下连队,秦基伟在昆明军区某部八连扎扎实实地当了一个月的兵。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一个月,我差不多忘记了自己是司令员,就觉得自己是个老兵,夜间训练,早晨出操,插秧割稻,站岗帮厨,一样不落。战士们在一起,吃大锅饭,睡大房间,洗大澡堂子,一个场上打球,一个指挥下唱歌,很惬意。将军再当士兵,真是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守备一师地处北京军区最前沿的守备区域,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有一次秦基伟正在听师里工作汇报,突然内蒙的沙尘暴来了,屋里就一片漆黑,他说:咱们也不汇报了,你们机关的同志出去,就到外边去,体验体验,看一看沙尘暴是个什么样子。

他坐直升机、吉普车,跑遍每一个边防部队,亲自解决的官兵们吃菜问题。他把一个基层指导员带到集团军领导大会上,请他介绍怎么给战士过生日,战士得冻疮以后,怎么治疗。

1996三八节前夕,患癌症住在301医院的秦基伟吃力地写了三张纸条:    让家人准备个大蛋糕。他又专门给护士们写了一封信:……明天是三八节,我为了感谢你们护理,庆祝节日,买了蛋糕,请你们一定要来!纸条上字是秦基伟吃力地、断断续续写的,字迹歪歪倒倒,这是一个老将军在生命的最后历程爱兵的情怀,许多护士都流下了眼泪。

 

6、英雄的本色——这是一个职业军人的本色,更是秦基伟革命者本色的生动体现。

许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集体主义,而对英雄主义避而不谈。而事实上,不能否认,在历史前进进程中,那些具有着英雄主义气概的人物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从未消去过。而在《秦基伟》中,我们正视了他的英雄本色、着力表现他的英雄本色。因为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气概,这是一种担当……这正是我们当下人们所缺失的。而秦基伟的英雄本色正是他革命者本色的具体体现。

1932年,红四方面军转移时把身负重伤的秦基伟留在了老乡家,他硬是拖着滴血化脓的残臂追上部队。因为他坚定认为:我是红军、是共产党员,我是把一切都交给革命了的,我不能离开组织。

1937年,西路军血战戈壁大漠,为保卫临泽城里的军部后勤机关,秦基伟临危受命,带领一个警卫连,抱着仅有的一把机关枪,与马家军7000多人血战三天三夜。激战中,秦基伟被敌人的子弹削伤了四个指头,血水顺着手臂流,可他却浑然不知。

抗战之初,奉上级之命秦基伟离开大部队,只身独闯太行,创建了太谷游击队、秦赖支队。193842日晚上,太原东南十个县一夜之间有一百多个罪大恶极汉奸被杀,汉奸尸体上都有一张纸条:“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落款是八路军“秦赖支队”。此后,“秦赖支队”辖区内的70多个日伪据点同时遭到袭击,260多名汉奸被杀,日军官兵也死伤惨重。敌占区内一片恐慌,“秦赖支队”名声大震。 

秦基伟的英雄本色还表现在无论是大战小战,他永远冲在前面。红军时期,身为警卫营连长的他,请缨参战,落下个“秦大刀”的绰号;抗日时期,他身穿便衣,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称他为秦大胆。分区机关被包围,身为司令员的他自己垄断了一门迫击炮,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向敌人阵地开炮……

但是秦基伟不是鲁莽英雄,他的英雄智慧也展现在各个时期。他和游击队员们在通往太行山区的铁路线上,用一双双布鞋放在下坡的铁轨上,掀翻了一列列日军军用物资列车。刘伯承称赞他:点子就是多;参加国共军事调解谈判,他与国民党据理力争,斗智斗勇,争取了主动;郑州战役,他机智布控,出其不意,北截逃敌,部队受到嘉奖;粉碎“四人帮”时,他担负重托,果断平息“保定事件”……

上甘岭战役更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赋传奇的杰作。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军人。

六集纪录片《秦基伟》中,正是突出围绕他坚定不移的革命者的本色,并将这劳动人民本色、战士本色、英雄本色融入其中,讲故事,讲细节,才真实细腻地向观众立体展示了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本色人生。

 

7、关于《秦基伟》中人物个性与人格的魅力的展示。

在这位伟人本色人生的展示中,秦基伟将军的人物个性和人格魅力更是给我留下了可亲可敬的深刻印象,让我迫不及待地去展现。但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有限,像这样一位有着精彩人生的人物需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如果问我撰写《秦基伟》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的话,我会说是选择,是取舍。因为我常常陷入与精彩素材难舍难分的痛苦之中。

秦基伟是一位爱学习的将军。他只读过一年私塾,他从抗日战争开始学习文化,因为他认识到:没有文化的指挥员是没有出息的指挥员。此后无论他工作多忙,战斗多紧张,他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文化。从19398月他开始记日记,在太行山区老百姓家里的炕桌上,在消灭蒋家王朝的行军中,在朝鲜战场的坑道里,借着月色,借着油灯,借着宿营的篝火,借着枪炮的光亮,秦基伟认认真真地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十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过。201312月,七十八万字的《秦基伟战争日记》出版,时间跨度是从1939年至1953年,它行文平实,质朴无华,成为民族危亡、国家危难的艰苦岁月中,一支人民军队和一代民族精英整体留下的历史回声和精神记忆。

也许在人们的心目中,像秦基伟这样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将军,都应该是沉默威严、不苟言笑的人,可秦基伟却不是,他天性热情、活泼。他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感染着周围的人们。有人给秦基伟将军总结了三个特点:能打、善学、会玩。说他当红军,玩命;当支队长,玩炮;当军分区司令员,玩照相机;当纵队司令员,玩汽车;当军长,玩无线电;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上甘岭战役,玩“喀秋莎”(苏式大炮)。他的玩儿就是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就这样他一路出了名堂。

在山西太谷游击队时,他亲自帮着学生娃们排戏;庆祝战斗胜利联欢,他经常清唱一段《文天祥》;解放赞皇,缴获了敌军几辆汽车,在他的组织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试乘”让他和他的“土八路”战士们喜气洋洋地过了一回洋瘾;战斗间隙他有时和战士们一起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会为一个棋子、一张扑克和战士们争得不可开交;当结识刚到中原军区任副司令员的陈毅时,他就以一段京剧《借东风》和陈老总成了忘年交……

也是因为玩,郑州解放秦基伟刚立了大功,又受到了批评。原来部队打下郑州,部队休整的时候,秦基伟戏隐犯了,去看他最喜欢的河南豫剧去了。正巧邓小平政委打电话找他,值班参谋不敢说谎,实报 “秦司令员看戏去了。”……

这就是秦基伟,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有个性、有热情、有智慧、有担当职业革命军人的立体的人生。在秦基伟将军100周年诞辰之际,创作《秦基伟》这部纪录片正是对伟人的致敬,对将军的纪念。

 

8、对于革命历史类题材创作的一点小思考。

《秦基伟》创作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关怀和帮助,现在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我的一个深切的体会,事实上,秦基伟他们那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在进行这种革命历史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时,如何更好地去展现他们的本色人生、他们的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呈待我们去探索。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让我们所表述的话题能够让现代的年轻一代有兴趣,从而去理解,并引起共鸣。

相信这部既有正能量教育意义,又有精彩个性彰显能打动人心的革命人物传记纪录片《秦基伟》能够给我们感动的同时,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本文作者为六集文献纪录片《秦基伟》总撰稿之一)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