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中国民间外交实录》总导演王强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5日 11:19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王强

王强

[导语]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拍摄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新中国民间外交实录》于2015年1月5日—1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播出。该片曾被审片专家们评论为“内容丰富,画面精美,故事吸引人,可看性很强”的一部大型纪录片,日前,新影网独家专访影片总导演王强向您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

[影片介绍]该片利用珍贵的历史胶片资料,抢救性地采访了一批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以此纪念为民间外交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外友人,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本片还跟踪拍摄了中外各国之间,各个领域中发生的鲜活的民间外交活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和国外友好团体的真挚情谊,生动体现了新时期民间外交的独特魅力,以及在配合我国总体外交战略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展现我国和平外交理念,树立了中国良好国际形象。

[记者] 您是怎样接触这个选题的?请谈谈影片创作的背景。

[王强] 2014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所以,全国友协的同志们非常希望制作一部回顾新中国民间外交成就的纪录片。而中央新影集团拥有大量珍贵的胶片资料,其中有许多与民间外交工作有关的历史影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自2013年7月,我们策划组就进驻全国友协,开始了本片的前期采访。

    [记者] 《新中国民间外交实录》是第一部纪录中国民间外交的纪录片,对中国民间外交史有重要的意义,请谈谈您是怎样把握该片的主题、结构,实现点与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王强] 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外交”大都属于官方外交的范畴。对民间外交这个概念,我们不是很熟悉。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间外交坚持立足于人民、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在世界各国广交深交朋友,是推动各国人民增进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乒乓外交”、“芭蕾外交”都是我国民间外交工作的经典之笔。

    因此,当我们刚刚接触这个选题时,大家都觉得很兴奋,觉得题材很新鲜,很有挑战性!但是,仔细一分析,问题就来了。首先就是,我们都认为,这个片子的主题很难把握。

    其一,在选材上,很多民间外交工作的具体史实和生动案例都与官方外交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把两者严格地区分开来。比如,众所周知的“乒乓外交”虽然是始于中美两国运动员在日本名古屋的一次巧遇,但是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却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指导下逐步深化,并最终促成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像这样的“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水乳交融”的事例还有很多。这就造成我们很难把民间外交工作完全从官方外交中抽离出来,因而带来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如果选材都不准确,那么片子的主题又该如何彰显呢?

    再如,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他们亲身结交了许多国际友人,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佳话。但是,如果在片中讲到这些故事,那么这样的疑问也就不可避免产生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事件还是“民间外交”吗?

    其次,本片的结构布局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新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跨度很长,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果要叙述我党民间外交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起点,则可以一直追溯到延安时期。还有,民间外交工作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再有,我国民间外交工作是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全面开展的,这就带来一个如何在国别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我们必须力求全面。

    带着诸多问题,我们开始了本片的策划、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

    为了突出本片主题,我们尝试了如下办法:在人与人的真情交往中凸显民间外交的主题;在精心搭建的故事情节中,彰显民间外交的智慧;在一波三折的结局中,映现民间外交的成就。

    比如,在第一集《冲云破雾》的开头,我们运用美国上校包瑞德偷拍国庆大典以及他与毛泽东交往的生动故事,巧妙地引出了民间外交的主题,为整个影片奠定了主旋律。

    在第二集《细流成海》中叙述“乒乓外交”的故事时,我们重点描绘了中美两国运动员偶然相遇的生动情节,而对大家都知道的决策过程一笔带过。这样就使得民间外交的内容更为丰满,民间外交灵活多样的特点更为突出,因而使本片主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在记述中日民间外交的段落时,我们步步为营,先叙述松村谦三、高碕达之助访华和中日民间贸易往来,再讲日本歌舞伎团访华、梅兰芳率中国京剧团访日等民间文化交流和中日青年大联欢,进而用“芭蕾外交”作为点睛之笔,最后引出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样的铺陈叙事,也就使得民间外交促进国家关系改善的重要作用跃然屏幕之上了。

    在本片的整体布局上,我们采用了“时代”和“主题”并行的结构方法。对本片第一集《冲云破雾》和第二集《细流成海》,我们以不同历史时期作为分集依据,分别叙述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前的民间外交经典案例。而第三集《广结善缘》、第四集《友城之约》、第五集《心心相通》和第六集《山高水长》,我们则采用了按照新时期民间外交的工作重点,即不同主题,作为分集依据,分别叙述了民间外交广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广交深交朋友以及城市外交、公共外交、青少年交流等民间外交的重要使命。现在看来,这种布局方法,还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民间外交的光荣历史和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在全篇和各集的内容选择上,都尽力做到国别平衡和领域平衡。

[记者]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您是如何选择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有什么珍贵的、意外的发现?

[王强] 非常感谢新影厂老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珍贵的胶片资料,让我们常常惊喜地发现,新影的资料库中竟有如此多的宝贝!

    在本片进入策划阶段后,我们就开始用民间外交的视角,对历史影像资料进行筛选。当然,我们总是惊喜不断。

比如,大家对开国大典的镜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看过出席开国大典的苏联文化代表团和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斯巴诺等人的黑白影像吗?恐怕见过的人很少。还有,像滞留在华的日本侨民登船归国,中英、中法、中日签署民间贸易协定,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中国艺术团访问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日本歌舞伎团访华,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尼克松总统一起喂鱼,第一场中美友谊篮球赛,等等,其中很多历史影像,我们也是第一次见到!

[记者] 影片中采访了许多重要人物,可以说是“抢救性”的拍摄,请讲讲背后的故事?

[王强] 为生动再现我国民间外交工作的历史风云,我们采访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者。如毛泽东主席的图书管理员王文祥、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一任会长楚图南之子楚泽涵、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张燮林、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清水正夫之子清水哲太郎、“芭蕾外交”事件的亲历者江培柱、美国前总统卡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人。

在这些接受我们采访的贵宾中,最有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泰国友人常媛。为取得新中国的信任,1956年8月,泰国总理顾问桑·帕他努泰把自己年仅8岁的女儿西林和12岁的儿子怀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安排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还请廖承志夫妇代为照顾他们。何香凝老人根据孩子们泰国名字的发音,给他们起了两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常媛”和“常怀”。此后,常媛和常怀没有辜负周总理当年的期望,成为了中泰友好使者。直到今天,常媛的儿子常念周和常念廖都在为中泰友好尽力。

    说实话,对常媛女士的采访过程,可以说是费尽周折。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最终的播出效果是非常让人欣慰的!

[记者]请谈谈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和最令您感动的一幕。

[王强]在这部纪录片中,许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对中国文化的由衷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让我非常感动!

比如,二十多年来,李克强总理的德国老朋友多尔德先生一直在不懈地为促进中德友好奔波劳碌;圣马力诺的执政官泰伦齐先生念念不忘李先念主席说的“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话,他发起、成立了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至今仍担任协会会长职务;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会长金英爱女士不仅常年致力于中韩青少年交流,而且把中韩民间合作推广到农业、职业教育等领域;法属波利尼西亚自治政府国际关系及外交事务部主任易立亚痴迷中国文化,在他的中国妻子王辛的鼓励下,易立亚和船员们驾驶独木舟,漂流一万六千多公里,历时四个月,最终抵达中国福建省,印证了波利尼西亚人祖先在4000年前从亚洲大陆迁徙而来的可能性……

在这些国际友人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德国友人嘉斯先生。这位来自德国莱法州一个乡村里的肉店老板,在瑞士勃朗峰偶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从此,嘉斯与杨得志将军开始了一段跨越国界和社会阶层的真挚友谊。让嘉斯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在杨得志将军去世后,他与杨得志将军的儿子——杨建华将军,也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直到今天,当我们采访嘉斯时,一提起杨得志将军,这位德国老人仍然潸然泪下!

    今天,这部纪录片终于制作完成,并且与观众见面了。我想说的是,在一年多的时光中,我们已经把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留在了这部影片中。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

    更多内容请访问专题主页:

注释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