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二十三天
——汶川抗震救灾拍摄回顾
徐方方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 16:20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徐方方(右)

徐方方(右)

2008512日,一个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日子,一个让许多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日子,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汶川大地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片厂中央时政部主要职责就是用胶片记录我们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作为一名时政部的摄影师,从516日至67日,在这二十三天中,我随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四次来到地震灾区。在胶片上记录下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我拍下的许多镜头,被编辑到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中。

 

向前,向前

 

我第一次接到去灾区的任务是515日,上级领导通知我们做好准备,第二天随胡锦涛总书记去四川灾区视察。我们连夜准备好器材和一些生活上的必需品。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机场。

记得那一天的气氛与往常不同,在机场我们看到总书记,他的表情非常沉重。上了飞机,他立刻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我们随行记者赶快拿起摄影机,记录下总书记在飞机上了解地震灾情,布置救灾任务的镜头。

    飞机降落在绵阳机场,随后我们乘车奔向北川。车队越往前走,我们看到倒塌的房屋越多,灾情越严重。在汽车上,开始大家还议论一下,但随着车队越往前行,大家的话也变得越来越少,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擂鼓镇是北川县灾情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全镇共有1.8万人,死亡和失踪1000多人,4500多户房屋被毁。下车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倒塌的房屋。在擂鼓镇胜利村,胡锦涛总书记踩着瓦砾,来到倒塌损毁的房屋前仔细察看,详细了解救援情况。总书记在察看灾情过程中,还不时提醒我们在前面倒退拍摄的记者要小心。

随后,我们又向北川县城赶去。当地负责人将总书记引到城边一个山坡上,这里能看到这座令人伤心城市的全貌。过去那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城,现在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总书记听完汇报后一定要进到城里。当时由于公路中断,汽车无法再往前开,大家都劝总书记往回走,可他依然坚持着。下了车,沿着一条小路向北川走去。

在城里,几位救援人员推着三轮车,载着白泥乡一名伤员急匆匆走过。胡锦涛总书记站在路边,关切地询问他的伤情。同时还嘱咐救援队伍一定要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搜救群众。

汶川是这次总书记一定要去的地方。但是震灾发生后,地处高山峡谷的汶川县全境受到严重破坏,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全部中断。好在经过奋力抢修,都江堰市通往汶川县漩口镇的道路终于在16日被艰难地打通。于是,胡锦涛总书记决定第二天就乘坐越野车进灾区。

第二天,我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徐少兵、钟锋,新华社的摄影记者鞠鹏坐的越野车,走在车队的前面。车队在刚刚打通的狭窄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前面的道路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激流奔腾的岷江,两侧到处是滚落的巨石、断裂的路面,不时我们还能看到被巨石砸毁的卡车和开裂的隧道,许多便桥都是临时架起的,车从上面经过十分危险。

漩口镇是汶川县受灾最严重的三个乡镇之一。站在摇摇欲倾的危楼前,胡锦涛总书记向正在紧张救援的部队官兵和特警们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就在讲话的过程中,又有一次余震发生了,当时我正在拍摄,明显感到脚下的大地在晃动。而这时总书记非常沉着,他关切地对大家说:“现在还有余震,房屋也不结实了,你们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总书记总想多看看救援的人员,多了解一些情况,多给大家一些鼓励、慰问,所以在回来的路上,总书记多次临时停车,下去看望那些从路边经过的救灾人员。而在这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能亲眼看见总书记的到来,大家都是非常激动。由于我们的车在车队的最前面,所以每次总书记临时停车后,我们四个人都得赶快跳下来往回跑。虽然很辛苦,但能够多拍摄些感人的画面,我们还是非常兴奋。

 

灾区孩子们的帐篷学校开学了

灾区孩子们的帐篷学校开学了

一场特殊的记者招待会

 

我第二次到四川灾区是跟随温家宝总理进去的。522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进四川察看抗震救灾情况。这次考察和他历次的考察一样,活动安排得都很多,但我给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在废墟上召开的特殊的记者招待会。

524日,这一天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温家宝总理首先来到位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察看大坝安全情况,之后立即乘直升机前往汶川县城看望和慰问受灾群众。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当天,温总理就想直接赶到汶川县城察看灾情,但由于交通中断、天气等原因无法前往。2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乘直升机来到汶川县城。他走进汶川县城受灾群众安置点,挨个察看帐篷,询问群众的受灾情况、生活情况。之后又乘直升机来到映秀镇,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记者招待会。

这个记者招待会没有主席台,没有红地毯,甚至连像样的麦克风都没有,它是在映秀镇的一片废墟上进行的。这里有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有迎面而来的由山风卷起的扬沙。几十个境外记者被请到这里参加了这次招待会。

会上,温家宝总理镇定自若,耐心地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在我印象中,温家宝总理总是尽可能多地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境外的记者们。温家宝总理告诉记者们,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此次8.0级大地震的震中地区。汶川县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死亡了13000人,而整个地震灾区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

之后,他又激动地说:“但是你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同胞们已经从悲愤中挺立起来。大批的解放军和救援部队在源源不断地开赴灾区,灾区人民也已开始生产自救。过三个月你们再来,这里的安置工作会更好;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温总理坚毅的话音刚落,在场的记者和群众爆发出一阵掌声。

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召开的这场特殊的记者招待会上,人们可以忽视许多外交上的细节,但眼前这些由地震造成的破碎山河,却使所有在场的人感到震撼,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所展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不屈的精神,从这里传遍世界,并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这次招待会开得非常成功。

招待会结束后,我们都认为上午的考察活动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当温总理得知在一个半山腰设有灾民的安置点时,他坚持要上去看望受灾群众,于是一行人向山上爬去。当时我和新影的另一位摄影师杨林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半天用量的胶片和备用电池,手里拿摄影机,每人负重近三十斤。说心里话,经过一上午的拍摄已经很累了,但看到温家宝总理已经是65岁的人还在往山上爬,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往后退,于是大家都咬牙坚持。大约又走了两公里的山路,最后来到映秀镇渔子溪村灾民安置区。我们也拍摄到总理与灾民亲密接触的感人镜头。

 

映秀镇中外记者招待会之后

映秀镇中外记者招待会之后

灾区的午餐

 

第三次进入灾区是6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和省长徐守盛等陪同下,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深入到陇南市康县和武都区的重灾乡村考察。

记得那天,在结束完上午的考察工作后,总书记来到陇南军分区吃午饭。军分区院子里搭着一顶帐篷,帐篷中间放着一排长桌,桌上只有几副碗筷。桌子对面放着一台电视,里面正地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地震直播节目。胡锦涛总书记走进帐逢,走到炊事员前盛了一碗米饭、一碗烩菜,然后坐到桌前用餐。他一边吃饭一边向周围的人员询问抗震救灾的情况。总书记吃得很仔细,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吃得干干净净。看到身边的同志都吃完了,胡总书记马上起身。周围的同志劝他中午休息一下,但他不肯,又开始了下午的考察活动。

66日,我们随李克强副总理到甘肃省考察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地震灾区。早晨临出发前,每人发了一盒方便面作为午餐。一上午,李副总理看了好几个村庄,详细了解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中午他来到文县碧口镇 。镇里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午饭,四碟小菜和几张烙饼。李副总理看到后,坚决指示把这些饭菜撤掉,他说绝不能再给灾区人民增添负担。他拿出早晨准备好的方便面,泡上开水吃了起来。在吃饭过程中,李克强副总理还边吃边与当地干部探讨城镇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问题。这样一顿简单的工作午餐,给当地的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列车工作间

 

这些年电影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相对于电视摄像来说还是有许多不便的地方。首先电影的摄影设备本身就很沉重;其次由于拍摄用的胶片比较复杂,既要准备灯光片,又要准备日光片,所以我们每天携带的胶片量也都很大。这就要求摄制组的人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而这一点也一直都是新影时政部的光荣传统。

在这几次采访中,大多情况下新影都只有两个名额,和我配合的是录音师荣湘。他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经常主动帮我拿备用胶片,拿三脚架等,正是在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这几次考察活动我们都是住在列车上。每天拍摄结束回到火车站时,都是我们最狼狈的时候,我一手拿着摄影机,一手拿着摄影梯,一边背着装满了全天拍摄胶片的大摄影包,一边背着备用片包。荣湘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也是一边背着录音机、一边背着我的另一个备用片包,一手拿录音杠,另一只手拎着三脚架。我们俩几乎每天都是这样连滚带爬地上了火车,经常是刚一上车,列车就起动了。

回到车箱里首先是瘫坐十分钟,一动不动,不想动,也动不了了。十分钟后再爬起来换片子,片子刚刚换完,工作人员就过来通知我们,领导人要在列车上召开紧急会议,于是我们就又像上了发条一样拿起机器冲到前面拍摄去了。

晚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候,但就是轻松也仍然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夜深时,我们记者住的车厢就变成了一个工作间。由于车厢太小,大家必须腾出地方工作,所以许多器材,像三脚架、机器箱、行李箱都得放在车厢过道里,靠边整齐的摆放成一排,过往的工作人员必须侧身通过。而这时兄弟单位的同事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电视台的记者在编新闻,广播电台的记者在整理录音,新华社的记者有的在挑选照片,有的在赶文字稿。而我们则要对一天拍摄的胶片进行整理、记录,然后再换上新胶片,清理摄影机,为第二天的拍摄做准备,往往是全部准备工作做完已经是十一二点了。上床睡觉,沾枕头就着,这时候不管有什么事也醒不了了。记得在第一次随胡锦涛总书记到汶川视察时,有一天整理完机器已经很晚了,也是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起来,荣湘问我:“你知道昨天地震了吗?”我说:“不知道啊。”他说:“昨天你刚睡,火车就摇晃,而且很厉害。我叫你,你没理我。”我赶紧问他:“那后来呢?”他说:“后来,后来我看你睡得死,我也睡了。”

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时,这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活动已成过往。但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那二十三天的经历,许多感人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它们让我终身难忘。

 

(本文作者:新影时政部摄影师)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