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
“从荧屏回归银幕——纪录电影产业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10:53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2015419日上午,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的专业论坛之一“从荧屏回归银幕——纪录电影产业论坛”在中华世纪坛B区剧场召开。

本次论坛由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主办。与以往单纯地聚集纪录片创作者、交流创作理念的论坛不同,此次论坛汇集了中国纪录片业界的决策者、研究者、发行方、从业者,共同把脉纪录电影市场走向,围绕极具针对性、时效性的行业话题开展交流分享,以期达到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未来发展的目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进入迅猛高速的成长时期。然而,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之下,却鲜少见到国产纪录电影诞生票房奇迹。在中国电影市场份额之下,纪录电影所占比重还微乎其微。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在哪里?中国纪录电影产业发展的路径应往何处去?为此,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广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会长高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孙丽艳,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总编辑郭本敏,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奖委员会终审专家张雅欣,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纪录电影导演杨书华,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纪录电影导演王一岩,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部副主任、纪录电影导演陈真,腾讯纪录片频道主编黄平茂,炎炎之星创始人、纪录电影《飞鱼秀》发行人徐广宇等出席论坛的嘉宾,共同就“纪录电影是否能够创造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双赢”以及“互联网电影营销时代的来临如何助推中国纪录电影市场”“艺术院线的建立能否为纪录电影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为中国纪录电影产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在发言中提出,院线放映纪录电影、网络纪录电影,甚至移动媒体的纪录电影各行其道、各得其所,这是将来纪录片很好的发展方向;让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纪录电影,培养观众观看纪录电影的仪式感,纪录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还亟待开发。

论坛开始后,张雅欣教授阐述纪录电影的艺术与市场兼容的话题时指出,纪录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讲故事,如何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就需要导演在个人的表达和观众的需求之间,更注重观众的需求。

纪录电影导演陈真在发言表示,我们的纪录电影要进入院线,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二是提高电影制作的水平,制作更加精美。

纪录电影导演杨书华谈到正在制作的《新三峡》时对纪录电影的营销模式提出将纪录电影发展衍生为一个品牌的规划:“现在我们在走国际化的道路,首先在创作、创意的时候,想探索一下从荧屏到银幕,要把题材资源化,然后把作品系列化,运作模式采取产业化。”

纪录电影导演王一岩谈到,我们会更看重真实的东西,因为真实的力量是观众要想看的。对于正在创作的纪录电影《梁祝》,王一岩导演也谈到将更注重网络推广和院线发行,特别是网络的力量不容忽视。

对于“互联网营销如何助推中国纪录电影市场”的话题,腾讯纪录片主编黄平茂提出:“纪录片上院线正当其时,通过对比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以及中国电影的票房,我们可以争夺的空间很大,而很多成熟的电影上院线之前,会把网络作为宣发的主要通道之一。”

纪录电影《飞鱼秀》的发行人徐广宇根据他发行纪录电影的经验提出真知灼见,纪录电影的发行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探索市场,找到真正的观众群体。纪录电影不是没有观众,而是要准确地定位到你的观众。

最后,主持论坛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作总结发言。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在纪录片的胶片转动声中,去感悟历史,体会当下,透过银幕光影感受真实的力量。

从现场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和观众热情的参与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优秀的纪录电影抱有着热切的期待,纪录电影未来市场潜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纪录电影市场能否在蛰伏之下突破困局、破茧而出,拥有纪录电影在中国和国际电影市场上的一片天空,此次“从荧屏回归银幕——纪录电影产业论坛”给予了人们肯定的答案。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