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创作手记:《望乡》
张道伟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4日 15:43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望乡(一)

从小山坡向下走去,路过一家农户的院落时,遇到一对刚准备出门的祖孙俩。奶奶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背上背着一个大背篓;孙女则手提红色小桶,发梢上扎着黄色的蝴蝶结,很乖巧的跟随在奶奶身旁。迎面而过时,我不由赞道,好漂亮的小姑娘呢。听了我的话,小姑娘小鹿一般地低下了头,嘴角上闪过一缕幸福的笑。

这里是重庆市涪陵区睦和村,自从长江截留后,原先居住于岸边的村民们放弃家园,陆续内迁。与三峡库区许多离别故土的人一样,他们有一个统称——三峡移民。

我们这次前采的主人公正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家奇。为了向我们展现睦和村搬迁前后的变化,他带着我们在村里随意走动了一番。所到之处,皆是果树。半山的水泥村路旁,隔上一段距离便有妇女老人操着晦涩的方言,满怀期待地向往来的过客叫卖着。

五月枇杷,七月荔枝,九月龙眼,十月柚子,十二月柑橘,这是睦和村村民随口的吆喝语。虽然拘谨,也少买家,村民们似乎并不在意,拉拉家常,说说里短,尽显惬意。看着他们黝黑健康的面庞,及身上散发的泥土气息,似乎不待品尝,就能感受到果子里酝酿的香甜。

得知与我们交谈的老汉一上午未曾开张后,我便掏出钱来,买了一斤。老人喜笑颜开,小心的为我挑选着。这时边上的一位老妇说道:你快把那个坏的拿出来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一个枇杷上有一块不大的黑点。卖果子的老汉见了,立即低下头去,把那个果子拿起来,嘴里轻声嘟囔着:是坏了,是坏了。周边几个老妇齐声嘻笑起来。

告别了卖果子的村民,随着村支部书记一起向山坡下走去,那前去摘果子的祖孙俩就是这时和我们相遇的,同行的同事见到后,也纷纷赞叹小姑娘的可爱乖巧。

在走访的三位农户家中,我们只见到了一些年纪已长,身体却很硬朗的村民,他们衣着朴素简单,但却显得干净利落,走起山路来快步如风,搞得我们在后面面面相觑,气喘如牛。

走访的几家村民中,他们的门前院落,大多也栽种着果树,以荔枝、龙眼居多。这让整个村子看起来,就是一个连成片的大果园。这也正是村支部书记刘家奇想要的结果。按照他的说法,现在村里的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2万,可能还要更高,因为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平时的果树管理一般都是老人在忙活儿,只有等到果子成熟时,外出打工的年青人才会回来,与家人一起采摘售卖。

透过枝叶掩映的缝隙,村支部书记对我们说,横亘在江水中的那座小岛便是他们原先居住的地方。三峡大坝建成后,小岛上现已无人居住,只是岛上还存留着数百株的果树,再过一段时间,村民们便会登上小岛,采摘果实。

刘家奇继续介绍说:小岛上的这些果树大都有着数十、近百年的树龄,可能是因为先人留下来的,也可能是品种或交通原因,果树栽种在睦和村搬迁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村民们的重视,水稻等传统农业一直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今,村民们集体搬迁之后,整个村子都被建设成了一个大果园,这恰与小岛上的果树遥相呼应。

刘家奇的介绍让人满怀激动,有时候,人与自然的相依相守就是如此简单,如此深沉厚

重。

回到半山之上,站在山坡上向下看去,江水悠悠;回看身边果园,果香诱人。对于习惯了大都市生活的我们来说,睦和村,无疑是一片净土。

午间就餐的时候,我不禁再次提到了早先遇到的那位小女孩,大家也纷纷赞叹小姑娘的乖巧可爱。刘家奇这时候却说:这个小姑娘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已在重庆市区重建家庭,母亲也早已改嫁他人,小姑娘现在是和奶奶一起生活。而像她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农村还是比较多的。为了更好的生活,年轻人外出打工,长期下去,少了一份对家的关注和念想,就很容易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种情况,目前在农村正呈上升趋势。

因为要忙着帮助村民们搞好果子的销售问题,刘家奇匆匆扒了几口饭便起身离去。按照他的计划,几家重庆本地的媒体将会帮助他们打广告,而他本人,也即将前往北京,联系买家。

默默的吃完了午餐,我顺着村里崭新的公路来到码头边,几位中年汉子正在岸边整理船具,一方面,捕鱼期快到了;一方面,小岛上的果子也快成熟了。而今,正是村民们准备大展身手的光景。

遥望着不远处绿意葱葱的小岛,我似乎依稀见到那采摘果实的祖孙俩正在小岛上踟蹰而行,小姑娘的黄色蝴蝶结在满眼的绿色中显得愈发轻灵而生动……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