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创作手记:《北来,南往的人》
尹丹怡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4日 09:36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作为一个北方人的我,有时并不能领会南方的湿润和南方人的情怀。妈妈是四川人,小时候常听她描绘自己的家乡,在我的脑海中呈现的南方一直下着小雨,人们打着油纸伞带着斗笠,长江附近的城市应该是潮湿的,雾气笼罩着的,下雨的石板路和昏暗发黄的灯光,人们会随意地穿着睡衣甚至拖鞋坐在自家门前……

    在新的2015年,我跟随剧组到长江拍摄《新三峡》。小时候听故事时的回忆被我带到了这里,而长江边的城市却呈现着与脑中不同的风景,妈妈的话并不尽然。街道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块土地,每一户人家都充满了南方独特的小调调。路上,小伙子们欢笑着,姑娘们嬉戏着,老人们悠闲地坐在公园中心说着家乡话,孩子们光着脚丫追逐在江边。

    我的职责是记录,剧组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拍摄时的每一次艰辛,跋涉时的每一滴汗水。五人小分队沿着安静的江水走过了五个城市,跋山涉水洋洋洒洒拍摄了二十多个日子。

记得在城市奉节的一次,我们在寻找新的人物时产生了困难,原本想要寻找一位老渔民,却被当地人带到了一家渔庄饭店。那天下着淅沥的雨,剧组五人的情绪就像雾蒙蒙的天一样,于帆导演嘴上不说,却能看出急在心里。找不到合适的人物,那么我们在奉节的拍摄将会结束,无功而返。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于帆决定到县城乡政府碰碰运气,当地的工作人员被毫无征兆就出现的我们,和我们手中的机器吓了一跳。虽然心中毫无期待,于帆还是努力地向他们解释着我们此行的目的,意外的,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一位正值休渔期在家种菜的老渔民。于帆很开心,但拍摄事宜还是要见一见渔民才知。

    我们乘车到河岸边,踏上一艘小船,靠岸拎上机器开始爬山。上午的雨水早已把泥土浸湿,道路泥泞不堪,我们爬上河床,翻过果树丛,穿越一片竹林。

当看到一座规整的农家时,汗水早已经浸湿了衣服。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带着草帽迎出来,于帆边喘边走过去说了我们来的缘由。老者明显一怔,随后便热情地为我们搬来椅子,操着我们听不懂的口音,率真地向我们递水,递饮料,递出家中仅有的糖果和零食。我们了解了他打渔的生活,于帆一直带着轻松的口吻和他聊着天,但老人面对镜头时明显有些胆怯,坐在椅子上身板挺得直直的,眼神也会时不时瞟向摄影师,告诉他就像给孩子讲故事一样就可以,说罢,他就毫无拘束地笑了。鸟儿的叫声,我们身旁的江水,雨后的阳光,衬得这景色无比温暖。

于帆说,她喜欢这位可爱的老人,喜欢这种真实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我想,这可能就是身为纪录片工作者的我们最有收获,也是最快乐欣喜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值得拍摄的人物,更是一次难得的、简单纯净的交流。生长在城市中的我们看惯了人们阿谀奉承、尔虞我诈,早忘记了最干净的沟通方式,不是恭维的姿态,不是奉承的语调,只是那一眼,那一笑,便足矣了。

    南方,湿漉漉的南方。长江,大度充满包容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个个可爱的人,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去发现它,找寻他,热爱他。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