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创作手记:《追鱼•休止符》
于帆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5日 10:47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南游小分队的追鱼任务暂时告一段落,之前小分队的成员都写了很多追鱼的文章。可以感受得到,我们都是从对长江鱼的陌生,到真切地加入到保护他们的行列中来。

上上个月,我们追赶中华鲟的步伐。从宜昌放流,走过了铜陵,走到了崇明岛,沿江而下,见证了中华鲟的养殖、体检、救助和保护。

这个月,我们将目光放在四大家鱼和长江特有鱼类的身上。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也就是人们在饭桌上经常见到的鱼类,所以他们现在生活的情况如何,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长江里,四大家鱼的活动范围很广,但是他们的产卵却受到涨水和水温的影响。一是需要18度水温,二是需要涨水。

三峡工程建设以后,涨水的情况可以人为的调控。每年6-7月,大坝都会实施生态调度,就是在一天内以小时为单位进行分段涨水,刺激四大家鱼的产卵。

而在大坝下游,科研人员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监测,对鱼卵筛选和培养,纪录他们的繁殖状况。

在重庆丰都,几个九零后的小姑娘和小伙子已经在野外呆了四个月了,他们主要是监测丰都江段的鱼类资源状况,也就是我们说的到底有哪些种类的鱼,其中就特别包括四大家鱼。

渔业监测每天早上六点作业一次,下午四点作业一次,一次就要好几个小时,每周还要做一次24小时的全天监测,几乎整整一天都要漂在租来的渔船上。几个正在读研究生读博士的学生,连续几个月都在重复同一件事情,相比起其他同龄的孩子,他们确实让我们刮目相看。

在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也有一些在做这样工作的人,他们主要是监测长江特有鱼类的情况,比如长薄鳅、岩原鲤、圆口铜鱼等等,它们都是长江里才有的鱼类,鲜为人知,以前的生活范围从重庆库区能一直到湖北宜昌,生存普遍需要急流,但是现在水面平静缓慢,这些鱼类近几年大部分都游到了上游赤水河河段繁衍生息,过上了新的生活。

赤水河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河段,这里林间瀑布、溶岩石洞、白鹭栖息、物种丰富,连我们去了都仿佛置身天堂 。

赤水河也名不虚传,因为水里的泥沙成砖红色,所以水的颜色自然是赤色,再与如今相对清澈的长江相比,分界线十分明显。

而在距离赤水河半小时车程的泸州长江江段,冷清的江面上停靠了一艘泊船,上面住着一位渔民,他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养鱼,而是帮助科研人员饲养圆口铜鱼,并尝试人工受精繁殖。

圆口铜鱼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以它的习惯,只有在宜宾才能够性成熟并且繁殖,但是如今在泸州江段,科研人员能够实现人工饲养并繁殖,可想已经迈出了保护工作的一大步。

我们到来的那一天,正好赶上三只雌鱼产卵,科研人员就像在做一台手术一样,仔细温柔的对待这几只小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他们的孩子。

这十几天的拍摄,我们被这些科研人员感染着,这个岗位上有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有已经坚守十几年的老教授,他们常年在外出差,经常连续好几个月都回不了家,但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用他们常说的话:这是我们的工作。

其实仔细想想,这跟影视行业有着些许的相似,像我们这样的在外漂泊,并不是心灵上的居无定所,而是在坚定信仰下的一种无畏坚守。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