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创作手记:
《三峡之变(三)——时空的隧道》
张义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7日 11:20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它连接着三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就现在而言,能够从万州驱车回北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新三峡》摄制组自去年以来,反复穿梭在三峡的山水之间,透过摄影机捕捉到了许许多多瞬息万变、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的镜头。尽管我们的摄影师每到转场的时刻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也难以像一个三峡人那样的情感深受。摄影师能够看到的只是而今的三峡,如果他没有见证这里的时空变换,很难想象三峡的过去,更难以预测未来。

从万州出发,是个十分理想的地点,因为从这里开始就能够体验到这里的家,这里的路,这里的时空隧道。万州是《新三峡》在重庆和湖北的创作中心,为了能够把该片制作成一部精品力作,必须从北京调度最好的设备。万州创作中心是摄制组提炼创作灵感的绝佳之地,是最好的拍摄中转站,总导演亲自为我们泡制了上好的茶品,成为创作中心的“第一泡”,为我们践行。

从北京出来还不到半个月,能够有机会顺势回一趟家,用万州话说:“简直不摆了!”全顺车比想象的要好,坐上它感觉十分舒适,我们从南滨大道走起,很快就跨越了万州长江大桥。绕过万州主城区,便来到万州至宜昌的沿江高速公路。

顿时,让我想起儿时在老家上学时经常看见“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路,对于任何地方来说,都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里的路也是走出来的,领路的是伟大的国度,走路的是三峡人民和建设者。三峡,原本是没有高速公路的,因为三峡改变了历史,见证了奇迹。二十年的风云变幻,也是我离开家乡的光阴岁月。记得那个时候,一心走出大山的决心,根本没有想到家乡竟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后,这里天依然湛蓝蓝的,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空气清新;二十年后,我们不用坐着时速不到60千米的船,穿过险滩,从白天到黑夜;二十年后,取而代之的是沿江的高速公路,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穿越万州至宜昌。

沿途高速路上,我极为兴奋,利用手机记录这每一个瞬间,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看看这穿越巨型山峰和时光的隧道,一个接着一个,这个隧道是云阳,穿过下一个隧道后就可能是奉节、巫山了;可想而知,这些隧道的修建难度和成本是多么的巨大,隧道就像是记忆的标尺,一切都量在三峡人民的心里。

摄制组里有几位同仁见车就晕,然而到了三峡的高速公路,就没事了。我问他们是什么原因,答案让人惊讶。一路上,一会儿是漂亮的山和水,一会儿是高峡平湖,一会儿是崭新而现代的城市,一会儿是通架南北的大桥,一会儿是穿越时空的隧道……一饱眼福,美不胜收。我调侃他们说:“是你们没顾得上晕车”。

在时空的隧道里,印证着三峡二十年的变化和发展,这二十年背后的艰辛和苦楚,只有三峡人记忆最深、最清楚;透过车窗看到的只是现在的形态,新三峡的核心是人及他们的精神。

就像二十年前一样,三峡的发展目标是如何定位的,那么三峡以后的发展就该怎么定位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更意想不到,就像时空的隧道那样。

是啊,时间太快,不一会儿就又过宜昌了,来到了新的三峡。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