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舆论盛赞中国1984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15:03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1984年大阅兵受阅军容

1984年大阅兵

1984年大阅兵

1984101日,中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国庆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国的报纸、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作了大量而突出的报道,几乎一致认为从天安门国庆盛典中看到了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军的成就和信心。这些报道,详细描述或转播了国庆阅兵情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特别是自制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表示赞赏和惊奇。

美联社报道说:“邓小平乘着中国‘红旗’牌敞篷轿车,容光焕发,面带笑容,检阅了部队和最新式武器”。“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着这支武装部队”。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的题为“前进中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社论也说:“在敞篷车上阅兵并站在登上天安门的领导干部中心位置的邓小平,精神焕发,充满信心,看不出是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

 

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等各大报刊和美国、联邦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报纸和通讯社都指出,这次军事检阅“是1959年以来25年来的第一次”,它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取得的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阅兵式上第一次公开的各种国产新型导弹“大放异彩”。天安门前大阅兵第一次出现的新型导弹等武器,表明“中国向军事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国执行现代化路线的成果”。葡萄牙《晨邮报》、《日报》等主要报纸用文字和照片突出报道了中国的盛大阅兵式,并指出首次展示的新式导弹表明,中国军队“不容置疑地走向现代化”。瑞士《晨报》写到,检阅中,“人民解放军穿上了新装,新的导弹、新的自行榴弹炮、新的轻型而操纵灵便的小吉普吸引了观察家的注意力”。这是“老的解放军继续进行着深刻的改造以便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并“通过采用‘中国制造’的武器来实现的”。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武器展览。”《东京新闻》还说,人们通过电视观看这一阅兵情景,“可能多数都会对军人步伐整齐、一丝不乱的行进队伍印象强烈”。

 

1984年大阅兵

1984年大阅兵

1984年大阅兵.jpg

1984年大阅兵

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报纸、电台,也报道了中国首都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盛况。罗马尼亚报纸指出,阅兵式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训练和装备水平,群众游行队伍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和保卫和平的决心。

意大利《团结报》刊登驻北京记者金兹伯格写的一篇报道说,如果25年前的军事检阅“具有备战”作用的话,而今天展现导弹则是为了说明缓和才是发展的条件。联邦德国《世界报》发表评论说,中国国庆阅兵显示了实力。该评论指出,中国自制的新式洲际导弹虽然还不能形成同超级大国的核平衡,但它突出地表明了北京要打破两极世界的目的。“中国不是侵略性国家。这个巨大的国家稳定、处于防卫,但时刻准备给予任何来犯者以迎头痛击。”

英国《泰晤士报》惊呼:“一个沉睡的东方巨人醒了,美苏两国在决定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则说:“北京阅兵大振国威、军威,全球炎黄子孙激动不已。”

 

 

(本文摘自《共和国阅兵纪事》)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