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设计的思考
易晓斌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3日 10:42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本文作者易晓斌

         本文作者易晓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影响力的迅速扩大,整个媒体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近年来,作为传统主流的媒体的电视,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受到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电视开机率正在受到巨大影响。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正在呈现“老龄化”趋势。受众的收视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很多中青年人群而言,电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信息和娱乐获取渠道。网络、手机等视听新媒体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受众的分流使得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倾斜的趋势愈加明显。2014年,中国在线视频广告市场规模为152亿元,同比增长55.1%。网络视频广告收入的增幅大大超过电视广告的增长幅度。在原有市场蛋糕的比例分配中,新媒体的份额呈现坚定的增长趋势。

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也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之后,相继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被坊间称之为“限娱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俗称“限广令”)、“一剧两星”政策等,对中央及各地方卫视播出的节目类型、时间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各电视台的收视份额和影响力竞争局面愈发激烈。而节目的创新和优质必将成为最有力的竞争手段。

与此同时,受众媒体素养不断提升,也激发着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从最初的“庄重有余活力不足”到“相互模仿过度娱乐”,目前正在逐步回归相对适度的内容传播过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随着“受众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受众的接触面越来越广,选择权越来越大,传播格局已经从被动收视向主动选择改变。也只有对节目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收视需求。

 

江苏卫视"乐享电视"客户端的微博页面

江苏卫视"乐享电视"客户端的微博页面

对于已经过去的2014年,无论是官方媒体或是坊间,都有一种说法,就是把2014称为媒体融合元年。中央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正在成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主旋律。

 

一、改变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思维惯性,将互联网思维观念贯穿节目创新始终

 

1)用产品思维替代作品思维

无论是原有的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媒体的核心依旧是以内容生产为主。没有好的内容,任何媒体都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鼓励精品创作的同时,在电视节目创新过程中,以创作作品(精品)的精神和态度,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才更加符合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更新的速度、受众需求变化的节奏。这是因为作品思维基于作者的自我表达,产品思维的出发点是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前者在意单一作品所释放的市场价值,而后者注重于产品后续更新和快速迭代的发展空间。作品实现价值的方式主要靠作品本身的影响力,而产品实现价值的方式是跨媒体和价值链形成一个拥有潜力增值空间的内容品牌。

2)用大数据替代“拍脑门” 

随着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电视回看、时移等功能的开发使用,电视节目的观众不再是一个面目不清的模糊群体,观众的审美取向、价值观、收视习惯、收视状态都将日渐清晰。电视节目的创新步骤将会前提到用数据思考、用数据说话。而非过去传统媒体惯用的宽泛的观众座谈、市场和受众研究以及收视率、收视习惯调查等。观赏时长、收视兴奋点分布频率、主持人是真人还是虚拟的?什么样的明星能够带来话题和收视、内容和话题的尖锐程度、隐形营销的程度、同时段其他节目及突发性事件对于本节目的潜在影响,如何吸引非固定收视群体关注节目等等,都需要有数据算法的支撑。

3)从节目驱动转向受众驱动 

传统的电视节目,就是单一的选题内容驱动。节目与媒体平台、与受众之间、甚至是每一期节目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和黏性服务关系。这样的节目生产方式,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很容易失去原有的受众群。而未来节目的创新,节目制作应“以内容制作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从电视播出管道转变为打造一个与观众和网友的互动平台,从单纯的“内容制作机构”升级为“内容分发平台”,需要与在屏幕前的观众联系起来,随时随地以最便捷的方式互动起来。应该尽可能围绕同一目标受众群构筑更加精准的生产链条,形成板块效应,并且针对内容本身的特点量体裁衣地确定互动方式和营销策略。譬如,在未来多屏竞争的媒体融合环境中,对于电视而言,老年人将是客厅和卧室里那块屏幕忠诚度相对最高的群体。那么内容的结构方式甚至是字体字号、色调、参与节目的方式,以及互动便利性,都应紧紧围绕这个年龄阶段而进行针对性设计。

 

二、以电视媒体为平台,跨媒体协作孕育新的节目形态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完美结合实现全媒体内容

“君子善假于物。”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更加需要打通频道、网站、自媒体等多种媒体间隔,加强优势互补,开发共享受众数据资源,更有效地进行内容集成、整合推送,满足受众的多种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体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孕育出新的节目形态,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尤其是资讯类节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K2015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手机上网人数达到5.5678亿,站全部网民的85.8%。每一个智能手机都是一个摄像机和采访话筒。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非职业新闻工作者的音视频记录和线索提供将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凤凰卫视的《网罗天下》,将网络上全球各地的有价值的信息展现在荧屏上,将观众带入到网络新闻中,同时也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得以延伸,台网融合形式成为节目的最大特点。

 

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

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

央视《新闻联播》"春节说吧"版块受众参与

央视《新闻联播》"春节说吧"版块受众参与

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节目

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节目

2)互动既是传播关系,更是节目形态

在媒体融合环境中,节目与观众不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的关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激发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变成为具有反馈和互动的双向传播。除常见的观众互动、主持人互动外,在各种新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手机短信,微博、微信、IPTV等都成为重要的互动手段。

在《我要上春晚》中专门设有微博互动部分,观众或嘉宾对节目选手和节目感受的表达,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并由主持人传递给观众,与场外观众的互动成为了节目的组成环节,不但扩展了传播的空间,也提升了观众对节目的兴趣。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百姓自拍》《春节说吧》都立足于普通观众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有效结合,用互动的形式,提供了新鲜的节目传播内容,夯实了节目定位,体现出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湖南卫视的《越淘越开心》,作为一档电视网络互动节目,具有强烈的营销意味。节目让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上网进行娱乐式购物,它把网络购物的内容融入娱乐当中,将时尚网购一族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受众不仅满足了购物的需求,同时还享受了节目的娱乐性。在实现广告营销的同时,将娱乐进行到底,将服务进行到底。

江苏卫视的手机客户端“乐享电视”,将社交媒体同电视进行深度结合,将电视端、移动端与PC端三端融合,让身处不同地方的电视观众能够方便地通过手机共享和讨论他们正在观看的电视节目,并进行彼此间的沟通和互动。针对台内以及国内热门节目定制个性化互动需求,开发了节目指南、签到、评论、好友推荐、投票、竞猜、微博分享等社交电视功能,促进用户与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其他用户一起实时在线沟通,完成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转变。

3)从“我告诉你”到“咱们来聊聊”,节目话语方式的转变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消费者来说,有一种说法,就是“形式即内容”。吸引受众的关注,形成粉丝经济效应,除了内容之外,还需要在内容与形式的互相配合方面下功夫。电视节目需要有意识借助新媒体的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更好地展现产品内容。在形态设计和表达方式上,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受众“平等、自由、交互、轻松”的接受习惯。把引领市场和满足大众需求、同时又弘扬社会主旋律、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机融为一体,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满足政府、市场、企业和广大受众用户的多重需要。

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在“说新闻”基础上,用“聊聊”的方式追求新闻故事化、情节化。主持人、新闻事件与编辑部、嘉宾及观众五者之间实现了信息传递与情感的互动交流,给人们一种平等感,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和信息共享理念。

塞万提斯曾经说,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媒市场面临着新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应依此作为警示。但同时也无须灰心,因为正像美国学者马尔登所说的那样,“每一次危机都是你发掘自己光明一面的机会”,电视媒体的发展也正在收获新的机遇。未来电视节目要将节目、产品、品牌、形象等信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通盘设计,适时调整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策划出观众真正需要并喜闻乐见的节目,实现节目品牌和内容的增值。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电视节目向前发展。只要我们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电视节目创新中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本文作者:中央新影集团文化节目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1]董年初:《走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9期。

2]胡正荣:《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战略》,中国记者网“记者大讲堂”媒

体融合系列讲座20150211日。

3]吕岩梅、彭锦:《联网•融合•跨越——中国广电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0年》,《中

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9期。

4]陈鹏:《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与电视的竞争博弈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年第9期。

5]罗琦、金晶:《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策略》,《今传媒》2014

10期。

6]王轶哲:《媒体融合及电视节目策划创新初探》,《今传媒》2014年第7期。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