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作小感
赵祎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4日 15:59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赵祎

赵祎

20167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纪念日。

95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是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当时,国家山河破碎,贫穷落后,民不聊生。而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在她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甩掉了“东亚病夫”、“劣等民族”的耻辱帽子,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逐步走向伟大的复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历史这位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1936年到1948年,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变,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自身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正因为如此,延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十三年被称为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文献纪录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就是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缅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栉风沐雨前进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激励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让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前身是延安电影团,延安电影团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

延安电影团有一个摄影队和一个放映队。从1938年开始,克服种种困难,摄制出《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南泥湾》、《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白求恩》、《延安各界纪念抗战五周年》等影片。

不仅延安电影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新影人都曾经踏上过延安这片热土,去挖掘、展现延安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素材。

前辈留存的珍贵的延安历史资料,让我们深深的被那片热土吸引。

于是,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去探寻延安,去展现80年前的延安。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纪录片创作者,作为中央新影的一员,我们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

经过几年的酝酿,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策划制作了一部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向党的生日献礼,向电影前辈致敬。

 

《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展现了,从19351019日到达陕北、结束长征,到19483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中共中央在陕北和延安度过了十三年峥嵘岁月。透过时空瞭望,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征程,深深地烙印在20世纪的时代大潮中。

犹如一个人从少年走向长年、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变。正因为如此,延安成为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正因为如此,延安十三年被称为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一个红色的政党,一方金黄的圣土,一段传奇的历史。大型文献纪录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就是要通过质朴的影像资料,重返历史的现场,讲述动人的故事,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高高举起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并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什么能够在延安窑洞中创造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能够在克服艰难困苦中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为什么能够在发展壮大队伍的同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因素。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借这部影片,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电影人的心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我们更希望借此激励全党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保持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不断取得新成就,不断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

本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力图全面展现延安十三年“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既回到历史现场,挖掘和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又总结和汲取极其宝贵的经验,努力发挥“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的作用。

本片从“创新理论”、“明确方向”、“锻造队伍”、“改进作风”、“惩治腐败”、“健全制度”等等各方面,分别阐释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不仅有力回答了“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的质问,而且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广泛开展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用延安整风的形式统一全党的思想……这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高举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建立和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推动全面抗战路线;对国民党蒋介石既团结又斗争,驾驭了复杂的政治局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中国革命规律与未来发展走向,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头脑清醒、政治策略正确,牢牢掌控着政治上的主动权,所以,美国记者派西福拉斯在《1945年的延安》中写道:“如果预言说:在本年年底以前,延安会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也不算太轻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以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为目标,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源源不断地吸收和使用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共党员为4万左右,到1940年已有80多万,到1945年开七大时达121万,到194712月达270多万。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一股知识分子走向延安的潮流。一时间,延安“天下英雄豪杰云集”。为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党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等17所院校。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下,抗日军政大学成为“造就成千成万的铁的干部”的人才基地。面对文艺工作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后来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手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位县长被雷电击死,有人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毛泽东发现天怒人怨后,没有怪那位农民,反思己过,领导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毛泽东所说的延安“十个没有”(没有贪官、没有土豪、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摩擦饭、没有国难财),与重庆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1940年访问重庆和延安,蒋介石的接待费用达800元,毛泽东只有自己种的辣椒和白菜,以及邻居大娘家送的一只清炖鸡。陈嘉庚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年毛泽东只有一条棉裤穿,洗后只能盖着棉被在炕上读书,萧劲光想去军需仓库拿一件,却被坚决制止:“共产党人不能为己谋私,一丝一毫也不能多占!”

共产党绝不给腐败分子藏身之地。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璧,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全身有90多处伤疤。但法纪如山,194112月他因贪污3050元,被判处死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是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干部,因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开枪把她打死。尽管他给毛泽东写信,表示愿戴罪立功战死沙场。但毛泽东为了教育党,教育红军,从严整肃军纪,将黄克功依法执行枪决。

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政党,制度至关重要。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纠正了党内生活中一度出现过的极端民主化和家长制现象,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又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并形成一个稳定的、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局部执政的“示范区”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并实施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民主政治方面,1937年、1941年、1945年三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中,许多不识字的农民,没法写字,创造了“掷豆子”等方法。贯彻“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不仅确保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不断壮大,而且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年的酝酿努力,20166月,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一年的摄制工作终于完成,在我的心里充斥着满满的感激之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有关领导的关怀;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金越、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总编辑郭本敏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马维民亲笔几次改稿,并给予了影片创作极大的支持。在此也特别感谢本片的艺术指导陈光忠、李近朱老师、音乐总监刘伟光,陪伴我们日日夜夜,转战北京与延安之间。也感谢本片的总撰稿毛胜,多年来的辛勤耕耘。感谢两位导演王刚、魏政江,多年来的艰苦创作。感谢谷全喜、胡斯奥、刘恒、赵晨旭、吴咏梅、郝轩等等所有为本片做出辛勤贡献的每一个人。

作为纪录电影人,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向建党九十五周年献礼,向电影前辈致敬。

 

 

赵祎(以谦)

新影总编室 策划人、制片人、导演

 

一、影视创作及获奖作品:

1、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担任编导

2、《最后的村庄》编导

日本山地纪录片节入围

3、《地震》 编导

北京电影学院优秀作品 全国展映作品

4、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小平您好》助理导演

该片获第11届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2004年度金鸡奖提名奖

5、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为了胜利》导演助理

该片获第12届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2005年度金鸡奖提名奖

6、大型文献纪录电影《长安街》制片

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78集纪录片《长安街》制片

8、中、加合拍纪录电影《太极》制片

本片获国际体育电影节 大奖

9、大型文献系列片《乌兰夫》制片

10、纪录系列片《瓷缘》总导演

11、《福州·鼓岭》导演

12、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永恒的雷锋》总制片人

13、三集纪录系列片《国旗护卫队》策划人

14、三集纪录片《巫家坝机场》策划人

15、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光辉》制片

该片获第六届“纪录·中国” 特别奖

16、纪录片《侯德昌》制片人总导演

17、《中国绘画艺术》总导演

18、《乌兰夫口述史》制片人总导演

19、《佛教协会副主席明阳法师传》制片人执行总导演

20、《步长情怀》之《一个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之《一个企业家的红色收藏》制片人 总导演

21、《延安十三年》总制片人  总导演

22、《财富中国》总策划人 总导演

23、《安姐》 制片人总导演

24、《山沟里的孩子》制片人

 

二、出版书籍

PREMIERE6.5速成教程》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REMIERE6.5影视制作》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小平,您好》    中华书局

《新中国第一》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三、发表论文

《为了胜利创作感言》、《文献纪录电影创作实践浅感》等。

 

四、作为策划、编辑在国内、外发行的音像制品:

《情归周恩来》、《人民至上》、《长安街》、《龙腾东方》、《问道武当》、《大阅兵》、《说吴》、《城市的记忆》、《红孩子》系列、《暗战》系列、《密令绝杀》系列、《协商共和》系列、《我的格桑梅朵》系列、《说吴》系列,等等。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