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前辈的足迹
——《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作有感
文/赵祎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2日 17:02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本文作者赵祎

本文作者赵祎

2016 7 1 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的纪念日。九十五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甩掉了“东亚病夫”、“劣等民族”的耻辱帽子,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逐步走向伟大复兴。历史这位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936 年到 1948 年,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历史性转变;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自身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正因为如此,延安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被称为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前身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从 1938 年开始,延安电影团克服种种困难,摄制出《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南泥湾》《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白求恩》《延安各界纪念抗战五周年》等影片。不仅是延安电影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新影人都曾经踏上过延安这片热土,去挖掘、展现延安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素材。

前辈留存的珍贵的延安历史资料,让我们深深地被那片热土吸引。于是,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去探寻延安,去展现八十年前的延安。终于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推出了这部纪录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向党的生日献礼,向电影前辈致敬。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从“创新理论”、“明确方向”、“锻造队伍”、“改进作风”、“惩治腐败”、“健全制度”等等各方面,展现延安十三年“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念,阐释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既回到历史现场,挖掘和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又总结和汲取极其宝贵的经验,努力发挥“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的作用。

走近延安,追随前辈的足迹,我们有着深深的感悟:延安十三年,确实有说不完的话题。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不仅有力回答了“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的质问,而且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高举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建立和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推动全面抗战路线……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斗争有理、有利、有节,驾驭了复杂的政治局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中国革命规律与未来发展走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走近延安,追随前辈的足迹,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许许多多立党之基从这里起源。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以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为目标,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

在延安,曾“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党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等十七所院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方针,造就成千成万的生力军……

在延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会议确立了党的文艺政策的基本方针……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走近延安,追随前辈的足迹,我们理清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

在延安,领袖和战士是一样的,毛泽东也只有一条棉裤穿,洗后只能盖着棉被在炕上读书。“共产党人不能为己谋私,一丝一毫也不能多占!”……

在延安,全身有九十多处伤疤、1933 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璧因贪污被判处死刑;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干部,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命案被依法枪决……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并实施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三三制”民主政治得民心、顺民意……

 

毛泽东曾说延安有“十个没有”,即没有贪官、没有土豪、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摩擦饭、没有国难财。这与国民党重庆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1940年访问重庆和延安,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规格悬殊的宴请,使陈嘉庚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美国记者派西福拉斯在《1945 年的延安》中写道:“如果预言说:在本年年底以前,延安会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也不算太轻率。”

这就是延安,当年那个令无数有志青年神往的延安;今天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的延安。

经过几年的酝酿努力,纪录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终于制作完成,在我们的心里充斥着满满的自豪之情。我们自豪作为纪录电影人,能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走近延安,追随前辈足迹,用自己的作品向党的生日献礼,向电影前辈致敬。

 

(本文作者:纪录电影《砥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总编导)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