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CCTV-10《讲述》栏目首播 讲述你所不知道的雷锋故事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4日 12:06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穿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

我们在寻访

雷锋的足迹

当事人 亲历者

在雷锋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见证一个名字  一种精神

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即将为您讲述 

 

  

2016年的年末,在临近春节的鞭炮声中,摄制组赴湖南、去辽宁,踏上了寻访雷锋足迹的旅程。

《我们的雷锋》以现在进行时的寻访方式——和当事人、亲历者一起回到故事的发生地,即雷锋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共同追寻那段岁月中他的那些闪光而又平凡的生活历程,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及细节。

立体化、人性化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形象——还原一个真实的向上”“向善的雷锋,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

 

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第一集       播出时间: 3月4 (周六) 2245 

第一集

我们寻访的第一站是雷锋的故居和雷锋曾就读的湖南望城荷叶坝小学。

我们跟随他的亲人、老师、同学回溯了他苦难而又奋发向上的童年生活。那时他还叫雷正兴,16岁高小毕业没多久的他就来到望城县委跟随张兴玉书记当通讯员。我们找到了当年湖南望城县委张书记的女儿张秀芳和对雷锋影响很大的当年的全国青年模范、养猪能手冯健。

张秀芳小的时候把雷锋当成了哥哥,张书记夫妇也把孤儿雷锋当孩子一样对待,工作上严格要求,言传身教。 

冯健当年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雷锋很崇拜她,冯健也很关心雷锋这个小弟弟,每次冯健到县里来或雷锋到她家西塘村,两人总是在一起谈理想、谈抱负,交流读书心得。

湖南望城雷锋镇有一个家庭雷锋展室。这是雷锋当年在望城县委工作的同事张建文开设的。他讲述了他开办展室的原因,看着一件件他收集到的照片,又随他来到他当年结婚的旧址,听他回忆雷锋帮他搞到煤气灯顺利举办婚礼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兄弟情深。

195710月望城的沩水工程要上马了,祖国的需要就是雷锋奋进的目标,雷锋又要做出他的选择了,他即将奔赴沩水工程的第一线——团山湖。

 

雷锋在望城县委份工作期间与县委领导与同事合影。雷锋(第一排 右一)、张兴玉(第一排 右二)。

雷锋在望城县委份工作期间与县委领导与同事合影。雷锋(第一排 右一)、张兴玉(第一排 右二)。

冯健与家乡西塘村的村干部回忆雷锋

冯健与家乡西塘村的村干部回忆雷锋

张建文 雷锋上下铺的兄弟  雷锋望城县委同事

张建文 雷锋上下铺的兄弟 雷锋望城县委同事

 

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第二集       播出时间: 35日 (周日) 2245 

第二集

《我们的雷锋》摄制组随冯健等雷锋在望城的好友和同事驱车来到沩水大堤,即现在的团山湖村。

1957年,望城县委准备治理沩水,不满17岁的雷锋积极报名要求参加,虽然雷锋的身份是沩水大堤指挥部的一名通讯员,但他经常参与到治理沩水工程的第一线的抢险工作中。

为了鼓舞民工士气,他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把《治沩工地报》上登载的《儿要治沩娘也忙》的诗歌用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曲调套上,然后唱给大家听,大家听了很开心,干劲也更足了。当年会唱这首歌的一个村民的后代在沩水大堤上给我们唱起了这首曲调婉转动听的歌。

沩水大堤完成后,望城县要组建团山湖农场,雷锋得知后要求正式调到团山湖农场,并很快成为全县第一个会开拖拉机的人,还在《望城》报上发表了我会开拖拉机了的文章,在雷锋开垦过的土地边,冯健等雷锋的好友和同事一行人在李湘枚老人的引领下,一起回溯了雷锋开垦农场土地当拖拉机手的故事。

雷锋在农场期间结识了当时下放到团山湖农场的营业员王佩玲,那时他们来往比较多,曾互赠日记本和照片,还互留赠言。王佩玲在写给雷锋的的赠言中写下了:希望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热爱你和敬佩你

我们来到王佩玲家,她现在行动不便,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子,难以有正常人的表达和交流。可一看到书上雷锋的照片,她的眼光立刻变得柔和,记忆也唤醒了——清晰地说出了这是雷锋,他那时很活泼、很可爱的

在团山湖农场写过诗歌《南来的燕子》和小说《茵茵》等文学作品的雷锋又要北上了,这次他要到的是祖国的钢都鞍钢,他要实现他当工人的理想了。 

摄制组跟随雷锋朋友、同事前往团山湖农场

摄制组跟随雷锋朋友、同事前往团山湖农场

雷锋参与治理的沩水大堤

雷锋参与治理的沩水大堤

团山湖三代人在回忆雷锋治沩工程唱山歌的故事

团山湖三代人在回忆雷锋治沩工程唱山歌的故事

老同事在雷锋开垦过的良田

老同事在雷锋开垦过的良田

身体不好的王佩玲想起雷锋 笑意融融

身体不好的王佩玲想起雷锋 笑意融融

 

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第三集       播出时间: 311日 (周六) 2245 

易秀珍与雷锋在北上的火车上相识,并在鞍钢一同参加工作。在她的回忆中,雷锋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爱美,也爱拍照片。她在鞍钢纪念馆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照片,看到雷锋在武汉、天安门的影像,回忆起自己与雷锋当年满怀憧憬,积极北上的青葱时光。

我们追随195811月雷锋的足迹来到鞍山。当时雷锋和一批同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北上来到鞍山钢铁厂。

雷锋渴望投入到炼钢的第一线,没想到因在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的经历被分配到了鞍钢的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当了解到推煤是炼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序时,雷锋当场表示:我就甘当螺丝钉了,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坚守在哪里。

我们寻访到雷锋在鞍钢的第三任师傅徐振生和孔照纯,在他们的记忆中,雷锋认真好学,并很快学会了开推土机。当时的推土机是苏联产的,很庞大,而雷锋的个子矮小,有时候只能站着开。与此同时,雷锋也热爱文艺,乐于助人。

19598月,雷锋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在他的鼓励下,易秀珍在十天后也跟随他来到弓长岭。当时的弓长岭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用易秀珍的话说就是什么也没有。雷锋作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在弓长岭带动大家修建宿舍,影响了一批年轻工人。

雷锋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带领大家在弓长岭盖住房,雷锋为此还发明了从下面往房顶运料的斜杆。山洪爆发,雷锋跑去抢救水泥,因缺少遮盖物,雷锋用自己的棉被去盖。被雨水浇过又沾过水泥的被子没法盖了,小老乡易秀珍去给雷锋拆洗被子,她悄悄地把自己的被子的棉絮放到了雷锋的被套里,这床被子如今保存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

1959年的11月末,雷锋所在的青年突击队抢修完最后一栋宿舍,沈阳军区冬季征兵的工作也开始了,雷锋在在鞍钢和弓长岭度过四百多天的工人生活后,积极报名入伍——他要去实现他的当兵的愿望了。易秀珍为他戴上了光荣的大红花,并和雷锋很多的同事、朋友把雷锋送到新兵集结地。入伍的雷锋,告别了工厂,也告别了易秀珍。

 

摄制组在鞍山火车站采访易秀珍

摄制组在鞍山火车站采访易秀珍

雷锋

雷锋

雷锋(第二排左一)在鞍钢与同事合影

雷锋(第二排左一)在鞍钢与同事合影

去往雷锋工作过的弓长岭

去往雷锋工作过的弓长岭

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留影

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留影

 

四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雷锋》第四集       播出时间: 312日 (周日) 2245 

我们走进位于抚顺的雷锋班,雷锋当年当兵的地方。

如今的雷锋班依然保留着雷锋老班长的床铺,每位新入伍的战士都在其上铺睡过,战士们说了他们睡在老班长上铺的感受和心情。

25任雷锋班的班长毕万昌强调了雷锋老班长的一些发表的照片不是摆拍,而是对他做过的事的还原和补拍。班长毕万昌讲到了雷锋为给有胃病的田大娘送米饭而忍受被批评的委屈。雷锋牺牲后,抚顺市委书记沈越为雷锋拿出自己母亲的棺材,而且这些是发生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以前,讲这件事,毕班长很激动也很动情。

我们在抚顺见到了雷锋当年的战友乔安山,在部队雷锋驾驶技术很过硬,各方面也都很突出和优秀,为了帮助当时不爱学习的乔安山,雷锋主动要求跟乔安山结成学习和工作对子,并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他很多帮助。

雷锋当年在本溪路小学辅导过的学生们,如今都已迈入老年,他们再次回到雷锋纪念馆,重温雷锋叔叔过去对他们的鼓励和教导。站在一幅幅黑白照片前,老人们回溯往昔,一件件与雷锋的故事历历在目。

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上,因为砖和水泥供应不上了,工地广播员王维秀通过广播喇叭号召来人来帮忙,在工地旁边看病的雷锋听到广播求救,立刻就投入到工地推砖、推水泥的劳动中。她对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袜子的雷锋记忆深刻,可没想到不过多久,她在探亲回家的火车上意外地在报纸上获悉雷锋去世的消息,她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才22岁的雷锋会离开。

雷锋的因公殉职,让他的亲朋好友和同事、战友都悲恸不已,当年60万人口的抚顺有10万人自发地为雷锋送别,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但他的精神永在。

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和与她邂逅的广播员又一次来到雷锋的墓地——送上他们深深的、永远的怀念。

 

雷锋班至今保留着老班长的床铺

雷锋班至今保留着老班长的床铺

雷锋班荣誉室

雷锋班荣誉室

乔安山 雷锋在鞍钢的同事 抚顺部队的战友

乔安山 雷锋在鞍钢的同事 抚顺部队的战友

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在雷锋墓前

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在雷锋墓前

雷锋当年驾驶的 最后出事故的卡车

雷锋当年驾驶的 最后出事故的卡车

雷锋学习毛选

雷锋学习毛选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