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风筝》| 一段老照片背后的找寻,
揭开了尘封60年的回忆……
张译元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1日 11:02 | 来源:CCTV文化十分 | 手机看新闻


 

这是一张60年前的老照片:周总理抱着一个满脸笑容的外国小女孩。
       当导演辛少英看见这张照片时,她感到非常惊讶!
       小女孩是60年前的老电影《风筝》中的小演员。《风筝》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在当时的中法两国都引起了极大轰动。
       辛少英关注这部电影很多年了,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张照片。直觉告诉她,这里面一定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她要挖掘出这段尘封的历史。她一定要找到这个小女孩!
       而今,辛少英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许峰联合执导的纪录片《风筝·风筝》在法国上映了,它通过影片中几位小演员60年后的重逢,讲述了当年《风筝》拍摄时台前幕后的故事。
       已年近古稀的演员在法国相聚,在曾经放风筝的北京天坛相聚,泪流满面……

寻找尼可儿

60年过去了,导演辛少英为拍摄纪录片《风筝·风筝》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电影中的法国小姑娘尼可儿——老照片中周总理抱着的小女孩。现在的她已经将近70岁了。
    要怎么找?去哪里找?
    辛少英团队在法国各大网站留言,都没有回音。
    眼看希望变得渺茫,辛少英抓住了另一个契机:在法国TV5播出的中法建交纪念节目中发布一个寻人启事。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 辛少英

这个时候,我和法国TV5一起在筹备一台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的节目,一个大的晚会《舞·诗·武》,谐音五十五。这是一台荟萃了中法舞蹈、诗歌、武术的大型晚会。
        我把这个周总理抱着小女孩的照片也放上去了。我跟法国主持人说,能否帮忙发一个寻人启事,看看能不能通过法国TV5的全球播出找到这个小女孩。

电影《风筝》中的小女孩尼可儿

电影《风筝》中的小女孩尼可儿

让辛导意外又兴奋的是,在寻人启示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小女孩就有了消息。她在导演团队发布的网站留言下简短地回复了一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女孩,我结婚了,我也有自己的女儿了。”

辛导通过这点滴信息不断地与她联络,终于见到了当年尼可儿的扮演者西尔维娅娜拍摄团队退掉了大年三十回国的机票,赶到西尔维娅娜家中进行拍摄

西尔维娅娜说,自己当时并没有看电视节目,但是有无数朋友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中国在找你”“法国TV5在找你”……
    60年了,她再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起曾经拍电影的事,而这跨越60年的寻找却唤醒了她童年的美好记忆。
    拍摄团队在西尔维娅娜家中看到了她珍藏的海报、照片、法语版《风筝》影片。她把影片放给拍摄团队看,自己看着看着就哭了。

1958年版《风筝》尼可儿的饰演者西尔维娅娜

1958年版《风筝》尼可儿的饰演者西尔维娅娜

一切还要回溯到60年前上映的那部电影《风筝》。
    一只风筝在晴朗的天空飞过,飞过印度、飞过埃及,飞到了法国巴黎,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
    比埃罗,一个脸上带有雀斑的小男孩,和他的妹妹尼可儿以及几个小伙伴在巴黎的屋顶上看到了这只可爱的风筝。
    当孩子们拿到风筝,发现这是一只孙悟空形象的风筝,上面还附有一封信:

我把这封信交给了风筝

我把这只风筝交给了风

它吹着小鸟的翅膀

它吹动了绿竹与风棚

今天

这股中国的风吹拂着我

明天

它也许会去找另一个儿童

我并不知道他是谁

只要他捡到了这只风筝

他一定会露出了笑容

在电影《风筝》里,法国儿童捡到的那只孙悟空风筝和那封信都来自中国,来自一个叫宋小青的北京孩子。
    在导演辛少英带着一组拍摄团队在法国寻找小女孩尼可儿的同时,制片人辛少毅也带着另一组拍摄团队寻找中国儿童宋小青。
    两人分别在法国和中国寻找最真实动人的故事,想要唤起那段尘封的记忆。

1958年版《风筝》海报

1958年版《风筝》海报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制片人 辛少毅:

我在国内通过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来寻找当年宋小青的扮演者刘祥生。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

跨越时空的重聚

60年过去了,在2019年“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活动中,西尔维娅娜说:“我想在这个场合,寻找我60年前的中国朋友。”
    “我仍然记得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仍然记得当时和我拍摄电影的小演员们。记得有一个小朋友,每次我累的时候,他都会把我背在身上。记得有一个会说法语的小姑娘,总是陪在我身边,帮我做翻译……我很想见到他们,因为已经60年了,我非常思念他们。”
    经常背尼可儿的小哥哥就是宋小青的扮演者刘祥生。

尼可儿的饰演者西尔维娅娜与宋小青饰演者刘祥生再聚首

尼可儿的饰演者西尔维娅娜与宋小青饰演者刘祥生再聚首

在活动现场,一段寻找宋小青的《风筝》片段播出,坐在台下刘祥生激动不已,几度落泪。
    1958年的电影《风筝》,讲述的也是一段“寻找宋小青”的故事。
    法国小男孩比埃罗打算给宋小青回信,希望能和他成为朋友。当他对着风筝请求帮助时,突然,孙悟空活了,还走出了风筝。孙悟空答应带着比埃罗和尼可儿一起到中国找宋小青。
    在孙悟空“法术”的帮助下,比埃罗终于在北海公园里找到了一些中国小朋友,其中还有一个会讲法语。

在中国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在天坛放风筝的宋小青。

电影《风筝》海报

电影《风筝》海报

60年的岁月沧桑,当年剧中的小朋友们早已长大,在如今的西尔维娅娜身上,似乎很难找到当年小女孩的影子,但她说“我的心没有变”。
长大后的刘祥生也曾想过寻找当年的小伙伴,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找。于是,他去了一趟法国,感受了法国文化。他觉得法国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是非常伟大的文化。

这些小演员后来都没有走上影视道路,他们各自都走上了别的工作岗位,但是这部电影以及中法友谊成为他们人生中不能忘却的记忆。

影片中小主角们一起放风筝

影片中小主角们一起放风筝

60年后,2019年北京电影节,西尔维娅娜再次来到了北京。她和刘祥生一起,再次去了天坛,他们曾经一起放风筝的地方……

遗憾的是,《风筝》中的法国小男孩比埃罗的扮演者至今没有找到。拍摄纪录片期间,辛导曾在巴黎找到了一名与法国小男孩同名同姓的游泳教练,但教练却说不是他。

从电影《风筝》到纪录片《风筝·风筝》

辛少英曾在法国留学,当她得知很多法国人至今都还记得这部讲述中法情谊的老电影时,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创作热情。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 辛少英:

我们想到就用《风筝·风筝》两个风筝来命名,为什么呢?在古代的时候,风筝就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我想,第一个风筝是中法合拍的第一部故事片,60年前的风筝。第二个风筝是我们要寻找当年影片中的人和事,在向老电影致敬的同时,用我们的风筝传递一种友情。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辛少英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辛少英

在创作团队的不断追寻中,当年台前幕后的故事逐渐明晰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曾提议京剧外交。
    1951年和1955年,京剧武丑名家张春华两度到欧洲巡回演出,《三岔口》《猴戏》在法国引起轰动,当年法国最著名的演员钱拉·菲利普甚至主动上台为他们报幕。

著名京剧演员张春华

著名京剧演员张春华

电影《风筝》的法方导演罗吉·比果正是当年的观众之一。他看到《猴戏》后非常激动,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以这个孙悟空为形象,导演一部中法合拍电影。
    罗吉·比果辗转把这个消息传递到了中国。周总理知道了,非常支持,说一定要拍好这部影片。
    最后,会说法语的导演王家乙被定为中方导演。

电影《风筝》导演王家乙

电影《风筝》导演王家乙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 辛少英:

我们最开始找到了王家乙的女儿王晓莲,因为王家乙是中方导演。王家乙先生已经去世了,我们找到他女儿王晓莲。
       电影《风筝》导演王家乙女儿王晓莲:

凡是中国的戏,大概有三分之二,是我爸来写的。中国的戏都是我爸执导的。法国那边的戏和景,都是由法国导演罗吉·比果来导。

电影《风筝》法方导演罗吉·比果

电影《风筝》法方导演罗吉·比果

《风筝》中那个脸上带有雀斑的法国小男孩,正是罗吉·比果通过电台广播选出的小演员。“他在电台说我们需要找10岁的,脸上有雀斑的小男孩。等到他出来的时候,门口已经聚集了100多个小男孩,都是10岁,脸上有雀斑。他就在那儿找到了比埃罗,就是电影《风筝》中的小男孩。”辛少英说。

在罗吉·比果的坚持下,张春华也在电影《风筝》中扮演了助人为乐的孙悟空。在拍摄时,周总理还曾设晚宴邀请剧组全体成员参加。

影片的主题是寻找友谊,探求各国儿童之间、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当时的冷战时期,这部电影充满了温情。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 辛少英:
看到了中法演员重逢,每个人都激动流泪,我这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风筝》所释放的是一种信息,是中法两国人民追求和平友好的信息,我才认识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伟大,他们用文化打破了西方对我们的封锁。电影《风筝》上映5年后,法国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电影《风筝》拍摄现场

电影《风筝》拍摄现场

据了解,《风筝》已持续30多年进入法国学校。一代又一代法国人,正是通过看这部电影,爱上了中国文化,希望了解中国、来到中国,希望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中法友谊地久天长

在纪录片拍摄初期,辛少英导演也充满了顾虑和担忧。

毕竟60年已经过去了,当年拍摄电影《风筝》的很多主创人员都去世了,当年的小演员们已经六七十岁了,拍摄团队不知道还能否找到他们。

“最开始做这个片子的时候,两条线并行。第一条线是寻找当年的小演员和主创人员,第二条线就是寻找中法友好故事。当时甚至想到了,如果没有找到当年的小演员,我们就用这个第二条线。”辛少英说。

她确信,即使找不到当年的主创人员和演员,也一定能找到许多中法友好故事。的确,中法友好故事太多太多,镜头盖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合上……

纪录片《风筝·风筝》总导演 辛少英:

风筝为什么能够潇洒地翱翔在天空?因为风筝线有序地牵引。那么谁是牵引风筝线的人呢?是中法两国人民。

纪录片《风筝·风筝》结尾的画作

纪录片《风筝·风筝》结尾的画作

纪录片《风筝·风筝》的结尾,也很明显地表现了中法友谊天长地久:一幅中国画,一边是象征中国的天坛,一边是象征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间有小朋友在放风筝。
    书画家都本基先生,在上小学时也看过电影《风筝》。几十年过去了,具体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这次受邀给纪录片书写片名创作结尾,又勾起了他对当年的回忆。
    他还记得,当时整个学校包场看电影,电影里有好多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有中国的、也有法国的,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纯真!

纪录片《风筝·风筝》

纪录片《风筝·风筝》

在给纪录片题写片头时,都本基想着怎样才能把中法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出来?

书画家 都本基:

两个风,两个筝,在书法艺术当中,最忌讳相同的字。相同的字出现在一篇作品当中,绝不能重复。所以,两个“风”不一样,两个“筝”也不一样。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中国和法国,尽管有诸多方面的合作和友好交流,但毕竟文化是有差异的。也许一个风筝代表中国,一个代表法国。在二度创作时,也需要进行一些区分。

 配音人 奥利佛

配音人 奥利佛

辛少英导演还找来了她的好朋友、知名主持人奥利佛为纪录片《风筝·风筝》担任法语配音。

奥利佛小时候也看过电影《风筝》,这只风筝让当年的他有了一个去中国的梦想。“我很爱中国。在60年代我就看过《风筝》这部电影,从那时候起,我的梦想就是来到中国。多年后,我如愿以偿,我是《城市之间》栏目的主持人,已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了20多年。”

如今,奥利佛的儿子也受到父亲的感染,爱上了中国文化,说起了中文,学起了太极拳。

奥利佛之子:

若有电影《风筝》的续集要拍的话,也请给我一个角色,我很想参与,让我和中国的小朋友们一起延续这份友谊。

奥利佛之子

奥利佛之子

当年,中法合拍电影《风筝》中的美好寄托,促成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融和民众情谊。
如今,纪录片《风筝·风筝》续写了越来越多中法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故事。
    愿中法友谊地久天长!

左起:制片人辛少毅、书画家都本基、导演辛少英

左起:制片人辛少毅、书画家都本基、导演辛少英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