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集微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11月25日起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微9栏目热播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6日 11:09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的70集微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2019年11月25日起周一至周五每晚19:54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9栏目播出,敬请收看。

微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以5分钟一集时长作为一个横切面,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奋斗史诗,化为若干篇章,将七十年成就做线性梳理,以主题式结构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播出时间:

央视纪录频道CCTV-9

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集。

首播19:54

重播22:59次日11:5417:55

 

    >>> 精彩视频

《在影像里重逢》 祖国的花朵(点击观看)

生在新中国的孩子们,快乐的笑脸、茁壮的成长背后,是全社会对他们的殷殷关切、拳拳付出,他们传承了前辈的红色基因,准备为明天的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影像里重逢》 为了人民的健康(点击观看)

    1952年,上海市民与环卫工人共同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大扫除,各城区一起动手,热闹得如同过节,不仅人过得干净起来,连萌宠都开始了定期洗澡,这一切源于一场全国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在影像里重逢》 大家一起去识字(点击观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曾经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论东西南北,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同一件事——识字,工厂、农村、部队、街道都办起了扫盲班,学校里的孩子也纷纷回家当起了父母的小老师。

《在影像里重逢》 1959年的106个纪录(点击观看)

1959年9月13日下午3点,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在这届运动会上,4次打破了世界纪录,还打破了106个单项的全国纪录。

《在影像里重逢》 百货大楼里的“买买买”(点击观看)

    王府井百货大楼里,劳模张秉贵凭他的一张笑脸和一抓准功夫成为了售货员的标杆,他“一团火”的精神也一代代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很多当年的百货大楼依然在营业,熟悉的场景在时空中轮转,改变的是随着国力不断丰富的物资,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影像里重逢》 珠穆朗玛上的中国梯(点击观看)

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物资保障都是由运输和修路队员们完成的,他们中有很多人曾经是登山队的老队员。在攀登难度最大的珠峰北坡第二台阶时,修路组为冲顶突击队员搭起了一座6米高的金属梯,这架梯子后来就留在了那里,它被世界登山者称为“中国梯”。

《在影像里重逢》 “长漂”留下了什么(点击观看)

1986年9月10日,长江漂流的勇士们征服了上虎跳,此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中国。1985年7月,尧茂书抱着长江的第一次漂流要由中国人完成的念头,孤身犯险,牺牲在长江金沙江段,尧茂书成为长漂第一人,并引发了全国长江漂流的热潮。

《在影像里重逢》 向南直到世界的尽头(点击观看)

南极,对于2019年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比西藏更能激发拍照发朋友圈欲望的旅游胜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仅仅在几十年前,了解南极,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只是通过书籍文献和电视片《动物世界》,直到1984年12月30日,中国科考队员的脚步终于踏上了南极。

     《在影像里重逢》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点击观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航天员选拔培养工作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第一代小型失重飞机也在这次培训中投入使用。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航天员训练一样,未来即将驾驶神舟飞船的航天员们也面临着失重训练的挑战。经过六年的训练,2003年,中国终于迎来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 

      《在影像里重逢》 从一米到七千米(点击观看)

如果当年的互联网技术像今天一样发达,这些如今已是奶奶级别的潜海姑娘们很可能成为中国海鲜“吃播”的第一女团,这是1978年上映的一部纪录电影《潜海姑娘》。 

《在影像里重逢》 万里长江争气桥(点击观看)

长江是南京的天险,它阻断了南北的交通,在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连原本飞驰的列车到了江边,也得乖乖停下,等着轮船慢慢地把它渡过江去。

《在影像里重逢》 让我们跨过高山大河(点击观看)

成昆铁路穿越了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沿线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曾被外国专家断定为“修路禁区”。1958年7月,经过了数年反复勘察和战略规划,成昆铁路全面动工建设。

《在影像里重逢》 云中天路(点击观看)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攻克了高原缺氧和永久冻土的两大世界性难题,打破了昆仑山脉的阻挡,让世界为青藏铁路感到惊叹,本期节目将带您了解云中天路。

《在影像里重逢》 跨越伶仃洋(点击观看)

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工了,这座大桥将要跨越伶仃洋。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海底沉管隧道是整个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

《在影像里重逢》 “和谐”到“复兴”(点击观看)

沪昆高铁连接上海与昆明,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大独山在贵州境内,隧道全长近12公里,被专家认定为目前国内最典型的喀斯特复杂地质特长高铁隧道。 

《在影像里重逢》 一根钢管的故事(点击观看)

1948年冬天,辽沈战役的硝烟刚刚消散,百废待兴的东北工业基地就开始了恢复重建,鞍山钢铁厂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是经历了纷飞的战火,钢铁厂已是百孔千疮。

《在影像里重逢》 冲上云霄(点击观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海陆空三军的将士们走过天安门前,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而天空中,26架战斗机和教练机编队飞行,在场的观众纷纷抬头观望,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在影像里重逢》 蒸汽机车往事(点击观看)

    2015年9月,新疆三道岭,五台蒸汽机车正承担着煤炭运输的任务,这是中国最后的蒸汽机车,不久之后,这最后的五台蒸汽机车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自此,中国将全面告别蒸汽机车时代。

《在影像里重逢》 长春造车记(点击观看)

1953年夏天,在长春南郊的一片荒地上,一项重大工程奠基了,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者们在奠基的时候,就立下军令状,要用3年的时间建厂,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在影像里重逢》 重装之王(点击观看)

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1962年6月22日正式建成服役,万吨水压机的建成有多轰动,当时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刊文宣传,画家谢之光创作了油画《巨人站起来了》,1966年还发行了以万吨水压机为主题的邮票。

《在影像里重逢》 他的名字叫雷锋(点击观看)

伟大起源于平凡,雷锋这个旧社会的苦难的孤儿,在新中国学会了开拖拉机,当上了工人,他将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锋”字里面凝聚了他对钢铁力量的向往。 

《在影像里重逢》 劳动赞歌永流传(点击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时传祥终于熬过了旧社会,迎来了新生活,他成为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的一名环卫工人,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城市变得洁净方便。 

《在影像里重逢》 永恒的力量(点击观看)

在今天短视频盛行的时代,铁人王进喜意外重回人们的视野,当了一回“网红”,某短视频网站,一条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视频累计获赞超过57万次,评论超过1.5万条,人们用点赞和弹幕留言的形式向这位半个世纪前的铁人致敬。

《在影像里重逢》 太空的探索家(点击观看)

一位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位是声乐教育家蒋英,他们的婚姻被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美国到中国,从1947年到2009年,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在影像里重逢》 孤独的攀登者(点击观看)

传闻中的陈景润,口齿不清晰,孤僻内向,不谙世事,只会沉迷于单调枯燥的数学推理、演算与研究中,直到去世前三个月,陈景润还在不停地审阅论文。

《在影像里重逢》 不退休的“90”后(点击观看)

2019年9月16日,在湖南农业大学上演了一场大型追星现场剧,这位被追捧的大明星是耄耋之年的科学家袁隆平。

《在影像里重逢》 呦呦长鸣(点击观看)

她,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注于药理研究,直至84岁那年,一鸣惊世界。如今,她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起,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

《在影像里重逢》 雪线邮路(点击观看)

《西藏高原的新动脉》这部影片拍摄于1956年,它记录了川藏公路通车时人们欢庆的场面,各地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到雪域高原,极大地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 

《在影像里重逢》 用生命担当使命(点击观看)

2019年5月23日,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的现场,一个年轻的军人,敬了一个特殊的军礼,他稳稳举起的是一只残损的手臂。他叫杜富国,一个1000多次进出雷场,排除2000多枚爆炸物的排雷兵。

《在影像里重逢》 五星红旗 高高飘扬(点击观看)

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战绩收获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冠军,成为首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这也是中国女排,自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之后,38年来获得的第10个世界冠军。

《在影像里重逢》 拉萨上空的“神鹰”(点击观看)

1956年2月2日,时任空军某部副师长韩琳,突然接到一个命令,要他执行北京到拉萨的试航任务。韩琳虽然身经百战,但是在接到这个命令后,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在影像里重逢》 插上腾飞的翅膀(点击观看)

1954年年初,一个消息传遍了北京城,北京要建民航机场了,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的场址,地点就在当时的北京市顺义县天竺镇。

《在影像里重逢》 风从海上来(点击观看)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然而天津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却是一个内河港,到1948年底,因航道淤积严重,轮船不能进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华北地区急需一个新的出海口,因此在天津修建新港也就成为了最迫切的任务。

《在影像里重逢》 路在脚下(点击观看)

为了改变西藏与其他省区没有公路连接的封闭状态,1950年5月,被称为新中国一号重点工程的川藏公路正式开工。 

《在影像里重逢》 流动的城市(点击观看)

1950年11月2日,阳光灿烂,在北京东单正举行一场隆重的集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六位女同志,她们都穿着统一样式的工作服,胸前戴着大红花,接受着人们最热烈的祝贺,她们是北京市第一批有轨电车女司机。

《在影像里重逢》 美的呼唤(点击观看)

198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首次去巴黎,就拍摄了一场国际时装表演,当这些欧美的时装影像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时候,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同样体现在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上。 

《在影像里重逢》 三大件(点击观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被统称为三大件,这三样东西是一场婚礼的顶配,更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标杆。

《在影像里重逢》 带你一起去逛街(点击观看)

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市,是很多老百姓逛街的理由。集市就在热闹的街道上,在这里,可以买点日常的生活用品,可以看看打把式卖艺的绝活儿,还可以听听远街近邻的新鲜事儿。赶集,是那个年代人们居家过日子的需要,也是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在影像里重逢》 我们的餐桌(点击观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年产量增长近五倍,从有什么吃什么到吃什么有什么,餐桌上的变迁从未停止,变得更有滋味的不仅是一蔬一饭,更是中国人愈加甜美的生活。 

《在影像里重逢》 安居(点击观看)

安居,对于城市的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在困难时期,人们也要千方百计地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在影像里重逢》 广播体操开始了(点击观看)

1949年以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强人民体质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广播体操普及后,人民体质显著提升。 

《在影像里重逢》 喂,您好(点击观看)

1958年落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是新中国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从电报大楼落成营业开始,人们异地联络除了通信的“见字如晤”之外又多了个选项,但在那时,发封电报或是打个长途电话可是件奢侈的事情。

《在影像里重逢》 我们的自行车(点击观看)

自行车在二十世纪漫长的岁月里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它是人们的代步工具,更是显示家庭经济实力的一个大物件。 

《在影像里重逢》 有多远走多远(点击观看)

游山玩水是当下人们喜爱的休闲方式,旅游差不多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时光倒退几十年,旅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 

《在影像里重逢》 春晚的故事(点击观看)

1956年的广播电影版春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央视春晚,从一个人唱几首歌到几个人唱一首歌,变化的不单是文艺的样态,更是社会和人的精神风貌。

《在影像里重逢》 电力的高速公路(点击观看)

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断发展的经济需要为电修一条“快速公路”。与修公路一样,电力工人也需要翻越崇山峻岭、跨越大江大河。

《在影像里重逢》 深海巨擘(点击观看)

蓝鲸一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是中国远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国之重器,通过工程考验的蓝鲸一号驶向中国南海深处寻找一种吸引着全世界目光的未来能源——可燃冰。

《在影像里重逢》 “煤黑子”到“煤亮子”(点击观看)

煤炭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煤矿工人的命运总伴随着苦难和屈辱,他们被人蔑称为“煤黑子”,而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工人从过去的“煤黑子”变身成了名副其实的“煤亮子”。

《在影像里重逢》 万吨是一座高峰(点击观看)

万吨级轮船曾是中国造船工人心中的一座高峰,新中国成立前,万吨级轮船基本都是由外国造船厂制造的,造万吨轮是那个时代造船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万吨轮陆续下水,自此,造船工人们的梦想也被激情点燃。

《在影像里重逢》 纺织姑娘(点击观看)

纺织在现代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和性别的特征让大量女性成为了纺织工人,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姑娘甚至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女工的形象代言。 

《在影像里重逢》 红旗渠往事(点击观看)

水资源奇缺是几十年前河南林县难以解决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红旗渠引漳入林,此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建设者们用生命铸就丰碑,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不断鼓舞后人奋勇前进。 

《在影像里重逢》 土地变迁(点击观看)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国人民抗日,争取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在影像里重逢》 治淮1951(点击观看)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1300多万民众受灾,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成立治淮委员会,决心彻底解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淮河泛滥问题,1951年,220万民工和技术人员展开了治淮工程。

《在影像里重逢》 小岗惊雷(点击观看)

安徽凤阳处于江淮分水岭,非旱即涝,而小岗村就曾经是凤阳贫困的典型。在严宏昌的带领下,小岗人悄悄地分了土地、牲口和农具,包干到户这个有风险的做法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的支持,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改革从小岗村起步。

《在影像里重逢》 十八洞村(点击观看)

湖南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对当地干部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带领当地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影像里重逢》 东方红一号(点击观看)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第一颗国产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甘肃酒泉东风靶场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在影像里重逢》 神箭凌霄(点击观看)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亚洲卫星公司签订合同,用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在影像里重逢》 卫星改变生活(点击观看)

如果飞出大气层,你会发现那里也是一个繁忙的世界,上千颗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往来穿梭,很难想象没有卫星,我们今天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影像里重逢》 飞向月球(点击观看)

驰名中外的凉山山脉,位于我国的大西南,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离心力,是比较理想的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场地 如果遴选赏月的最佳地点,西昌自古便榜上有名。

《在影像里重逢》 仰望苍穹(点击观看)

每天地球都会收到许多来自太空深处的电磁波,观测这些电磁波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宇宙的奥秘,为了观测到这些电磁波,人们发明了射电望远镜。

《在影像里重逢》 300天的奇迹工程(点击观看)

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要修建10座新建筑,其中有一项堪称奇迹的工程,就是要建一座可供10000人开会的大礼堂。1959年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落成,整个工程仅用了短短10个月。

《在影像里重逢》 广交会风云(点击观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落后,许多设备依赖进口,但换取这些必要物资的外汇十分匮乏。为了进一步发展,国家需要扩大出口规模。选择在通商口岸广州举办展会是一次试水,然而这一次展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影像里重逢》 百花奖归来(点击观看)

百花奖诞生于国产电影逐渐繁荣的年代,它又俗称“群众奖”,是由观众投票评选出来的。百花奖见证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它还会和中国电影一道继续走下去。 

《在影像里重逢》 燃烧吧 火炬(点击观看)

1990年的初春,第11届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红遍大街小巷,为即将到来的盛会又燃起了一份激情。亚运会是新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比赛,对于经历了10余年改革开放的国家和社会来说,更是一次检验,人们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新的风貌。 

《在影像里重逢》 奥运记忆(点击观看)

1932年,在洛杉矶,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奥运,选手仅有1人,从那时起,正如饱受灾难磨砺的国家,这条奥运之路也屡屡受挫。1984年,当中国重返奥林匹克赛场,全场为之沸腾。 

《在影像里重逢》 筑起绿色长城(点击观看)

占全国陆地面积近二分之一的三北地区横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3个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在这一片区域分布着8大沙漠,4大沙地,形成绵延万里的风沙线,强沙暴也成了这一地区的常见气候。 

《在影像里重逢》 阻击风沙的“中国功夫”(点击观看)

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炎热的一天即将开始,有一支特别的车队,正在沙漠深处集结,他们将把珍贵的淡水洒向这片酷热的沙漠。

《在影像里重逢》 变绿的黄土高原(点击观看)

为了绿色的未来,人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留住水土的方式方法,而梯田就是其中的一种。大规模的植树种草加速了植被的恢复再生,近20年的持续工作终于让千百年的黄土高坡迎来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影像里重逢》 寻找三江源(点击观看)

2008年的10月中旬,一场选拔赛在青海省南部30多万平方千米的地域悄然开始了,这片广大的区域被称为“三江源”,这里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

《在影像里重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击观看)

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友好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