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纪录片《人民兵工》7月1日-3日
CCTV-4《国家记忆》20:00播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 15:38 | 来源:CCTV国家记忆 | 手机看新闻


 

三集纪录片《人民兵工》7月1日-3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20:00播出,敬请收看。

  第三集 《前行》  点击观看视频 

 

 

2018年11月初,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兵器工业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与先进的制造能力。装甲突击、火力打击、防空反导、智能弹药等高科技武器装备代表了中国陆军外贸武器装备的最高水平,而这只是兵器科技自主创新的冰山一角。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在我国陆战装备的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兵器工业的落后局面,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99A主战坦克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实现了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和信息力的有效组合,能够在运动中精准首发击中目标,作战能力上了新台阶。

  

毛明,作为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在他眼里,99A坦克除了信息化特征非常明显之外,驾驶起来就像开自动挡轿车一样。特别令他自豪的是,99A主战坦克不仅实现了履带车辆自动换挡,其发动机更是完全自主研制的,乃世界一流。

而在“矛”与“盾”的设计中,中国人绝不甘于人后。

  

坦克克星——红箭反坦克导弹家族人丁兴旺,开拓研制了不同射程、多样化制导体制、多种平台、多功能毁伤打击的产品族。

其中红箭10导弹是我军目前最新式的反装甲武器,信息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能够对超视距纵深的坦克、装甲车辆、坚固工事等高价值地面点目标及低空低速飞行直升机实施精准打击。

  

火炸药是武器装备实现打击的根本手段,而中国关于火炸药的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落后于西方,兵工人内心迫切希望可以尽快赶上。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王泽山院士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王泽山院士

22岁投身于火炸药事业的王泽山围绕“火炸药”一个靶心,从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到发明高能量密度装填方法、提高发射装药输出功率,再到发明装药技术提高火炮射程、解决国际军械难题……在世界前沿重大课题中不断突破,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跻身世界前列的传奇。

兵器工业与民用工业产业技术交集广泛,通过军用技术溢出效应开发民品成为兵工人书写的一大亮色。

36000吨垂直挤压机

36000吨垂直挤压机

2009年,具有突破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极端装备制造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照片上这个庞然大物是由兵器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电动轮矿车,高7.6米、宽9.7米、长15.3米,载重可达330吨,各项技术和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是中国人深感骄傲和自豪的新兴信息产业的代表作。

2017年6月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期通过验收。专家组评审认为,我国已基本建成自主可控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初步形成基于北斗的一体化高精度应用服务体系。

早在2014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总体单位承担我国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任务。2015年8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联合组建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建设打造了高精度位置云服务平台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目前服务用户量已突破5亿规模,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千寻云踪”高精度位置云平台

“千寻云踪”高精度位置云平台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步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方向和趋势。兵器工业积极抢占军事技术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

  

   兵器地面无人平台研发中心参与了国家探月工程月球车项目的研究,研制了“玉兔号”月面巡视探测器行动系统。

  

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信息化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时代潮流,兵器工业紧贴实战需要,着力推动陆军装备跨代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第二集 《锤炼》  点击观看视频

  

1953年7月,一本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此书被译成七种文字,先后发行了500万册,影响了几代人。这本书的作者叫吴运铎。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了研制枪榴弹、地雷和手榴弹,吴运铎在试验中三次负伤,不仅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残疾,身体里还有二十几个没有取出来的弹片,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从此,“把一切献给党”深深根植于广大兵工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人民兵工生生不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1953年,20岁的倪志福进入北京永定机械厂(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京北方车辆集团)当了一名普通钳工。时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支前任务繁重紧急。为提高效率、降低钻头磨损,经过钻研与探索,倪志福打破了上百年来麻花钻头刀口平直的常规,于1953年8月创造性地将钻头磨成了三尖七刃的形状。

倪志福创新发明的钻头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倪钻”。“56型倪钻”相继传入苏联、日本、美国等国家,被广泛应用。

与倪志福同一年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的尉凤英,是一个靠在夜校学文化的技校毕业的普通女兵工。1953年,她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沈集团)当工人,因在技术革新上的突出贡献,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工人”。 

尉凤英(原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尉凤英用434天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接着用120天时间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13年的时间,尉凤英共完成技术革新177项。同事们说她是“从来不走,总是在跑的铁姑娘”。 

曾经的兵工企业——黑龙江庆华厂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的联合军演中,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99A引人瞩目,这是我国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这款坦克出色表现的背后,一位年近古稀的独臂老人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年代,祝榆生身先士卒,解放战争时期,祝榆生在一次迫击炮试验排险中失去右臂。

1984年,66岁的祝榆生披挂上阵,执掌国家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的帅印。72岁时,祝榆生一次摔跤致使三根肋骨骨裂,疼痛难忍,但仍坚守科研阵地;80岁时,炮弹试验现场一天跑几十个来回;87岁,他成为“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的唯一得主。 

虽然早已军功满身,但祝榆生却这样总结自己:我只是一名老兵。

蔡寅生(原兵器工业总公司办公厅主任)

卢仁峰发明了“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方法,使生产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

周建民从一名普通的量具钳工成长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业生涯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

戎鹏强逐渐在坦克新型火炮等科研项目中成功解决了加工变形、震动、出口偏等技术难题,突破了高强度合金深孔加工技术。 

  任何一种武器装备,在完成总装之后,都要经过一系列极地测试和极端试验,用以挖掘装备的极限潜力,并且通过这种近乎于故意刁难的严苛试验,发现不足,再对各个制造环节进行修正,从而确保装备质量的可靠性。

高热、高寒、高湿、高海拔,不仅挑战武器装备的极限,也挑战着人的极限。装备试验人员,他们成了一群特殊的兵工人;极端天气去高原地区,酷热夏季去极热地区,三九寒冬去极寒地区,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

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人民兵工,锤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赋予了人民兵工独有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既是人民兵工筚路蓝缕的历史写照,更是引领人民兵工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第一集 《摇篮》  点击观看视频

201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庆祝建军90周年,在内蒙古朱日和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

朱日和大阅兵传达给外界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武器装备“中国制造”的累累硕果,是历经八十多年艰难曲折所取得的,而它的源头则要追溯到红军时期的武器装备修造者——人民兵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地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行生产武器装备的新篇章。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工业中一支神秘的队伍随之诞生,这就是人民兵工。

1931年10月20日,红军的第一座兵工厂在赣州市兴国县的官田村正式创建。当时的官田兵工厂全部家当只有4座打铁炉、200多把锉刀和100多把老虎钳。

由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官田兵工厂被迫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1935年12月,在瓦窑堡附近的十里铺,中央决定组建“中革军委总供给部兵工厂”,开启了人民兵工在陕北的重建。

1937年10月,毛泽东致电在抗敌前线的周恩来和朱德:“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1万支步枪,主要方法自己制造。”

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工人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开始了从修理武器到制造武器的尝试。

由于当时并没有做枪管的深孔加工设备,刘贵福等人就在车床上用深孔钻加工;没有拉“来复线”的机器,就采用德国毛瑟枪的技术拉出膛线。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与制造,1939年4月25日,第一支新式马步枪诞生了。

1939年5月1日,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这一新枪展品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这支新式轻型步枪被记者报道为“无名式”马步枪。1940年8月1日,“无名式”马步枪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阻击敌人发起的近距离冲锋时,常遭到日军掷弹筒轰击。彭德怀提出“敌人有掷弹筒,我们也必须有”的要求,时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的刘鼎接受了这个任务。

刘鼎与技术人员结合根据地资源,创造性地将掷弹筒身改为滑膛结构,适当增加长度,用以确保射击的精度和距离。

在武器弹药领域,兵工人白手起家,实现了三大创造,这是民间智慧与科学创造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1939年,冀中根据地为制造硝酸,兵工人用山区的大水缸替代铅室,经特殊处理及反复试验后,成功制出了合格的硝酸,这种方法被称为“缸塔法”。

1941年,八路军军工部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为了将制造炮弹弹体的白生铁做韧化处理,利用简陋的条件修建了火焰反射加热炉,被称为“窑炉焖火法”。

1942年,为提高制作枪弹弹壳铜材的强度,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人员提出用纯铜和锌合成的“锌黄铜方案”,为了收集锌原料,他们在乡间收集含锌量较高的旧制钱,放入自制的坩埚加热,熔解汽化凝结后形成纯锌,进一步与纯铜炼出锌黄铜。这种方法被称为“坩埚炼铜锌”。

“八一式”马步枪、“三大创造”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成为那个时代武器制造的光荣印记。

1939年7月,经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亲自勘察选址,兵工厂总部修械所转移至太行山中段一天然石洞“黄崖洞”,并扩建为当时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厂。

1941年11月11日,五千多名日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南口,八路军以不足千人的兵力英勇抗击,全体兵工厂职工积极配合战斗,成立工人自卫队、侦察队、地雷队,连续八次击退日军进攻。

这场战役以歼敌一千余人、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结束,并将所有武器弹药撤离至安全地区。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中共中央号召正在转向和平生产的兵工厂立即恢复战时兵工体制。大批干部和职工纷纷走出根据地,奔赴东北和华北,开辟并建立新的兵工生产基地。

人民兵工的诞生,既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条件下的伟大创举,又成为了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和“摇篮”。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