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纪录片《梦耀九天》12月16日起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首播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15:18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第三集《嫦娥奔月》   >>>点击观看视频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升空。23天后,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自此,探月工程圆满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中国在深空探月的第一步,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探索月球是一个综合工程,200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展开月球探测工程后,国家航天局充分调动各方科研优势组成了中国探月国家队。

2007年9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为了迎接探月工程的首发任务,发射场射前的测试工作比以往更加紧张忙碌。

“嫦娥一号”参与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就在这时,发射场区指挥部向大家提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嫦娥一号要实现零窗口发射。”

时任嫦娥一号任务01指挥员 李本琪:

地球在自转,月球围着地球又在公转。从发射到入轨,它两边是两个动的物体,它一直在跑的过程中,我要去找它。对于发射起飞的那个时间段,我们叫发射窗口。

不同的发射时间段决定着卫星以不同的轨道和姿态入轨,而零窗口保证了卫星会以最少的燃料和最快的速度进入绕月轨道,这极大缩短了奔月的时间,给卫星探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这次“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有30分钟,“零窗口”是要将“嫦娥一号”在这30分钟的第一分钟内,发射出去。这非常困难。

发射场一共有5大系统,36个专业,308个技术岗位,影响准时点火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疏忽、甚至于某个操作手打个喷嚏,“零窗口”都会擦肩而过。

为了赶上卫星发射的“零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金牌”吊装手刘超进行了成千上百次的训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测站 吊装指挥员  刘超:

我们有个操作叫点动操作,当火箭和支架车即将对接,但还没有完全对接的时候,这时需要非常慢的速度,每次点动,它的行程是0.5厘米。

0.5厘米,也就是5毫米,只有这样毫米级的精准,才能配合零窗口的完成。在12150平方米的测试大厅,吊装手刘超不断训练,最终练出了“一吊准”功夫,可以将火箭准确吊到任意一个指定的位置。

2007年10月21日,离预定“嫦娥一号”发射还有三天,相关人员根据流程,对火箭做最后一次总检查。如果没有意外,接下去就是加注燃料,静候点火了。然而,问题出现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车著明:

当时我们是首次到地面安控的岗位上,我们后来就发现这个弹道偏离了理论曲线。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对我们地面控制是不利的。

密密麻麻的数据背后,关乎着火箭的安全,火箭飞行过程中一旦状态出现重大异常,就会选择合适地点对火箭进行炸毁处理,上千平方公里的火箭落区就会受到威胁。

不能让“嫦娥一号”带一点隐患上天,但也不能错失发射的“零窗口”,这意味着车著明和他的团队必须在剩下的60个小时里,完成对这个数据的重新计算和设定。

车著明带着人连夜进入机房,逐行查阅计算软件的源代码,不眠不休,连续30多个小时,终于赶在点火发射前将数据修改好。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在发射窗口的第一分钟成功发射,完成了“零窗口”的承诺。

这是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地上每一个航天人踏实的脚印,支撑着"嫦娥一号"在38万米深空的如期绽放。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震撼发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包含了月球南北两极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图,为全人类进一步探测月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嫦娥一号”的“零窗口”发射成功,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卓越的发射能力成为中国探月发射首选的始发站。“零窗口”,这个苛刻的要求,成为西昌航天人对探月发射的承诺。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8秒  嫦娥二号实现零窗口发射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在冬季易受高空风影响的情况下,成功实现零窗口发射

2014年10月24日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实现零窗口发射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在发射任务密集期间,依然完成零窗口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0年来,探月工程“零窗口”连战连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
如今,月球不再神秘,而中国的探月故事还在继续…… 

 

第一集《首征高轨》   >>>点击观看视频

第二集《走向世界》   >>>点击观看视频

第四集《托举北斗》  >>>点击观看视频

 

第五集《砺箭海天》   >>>点击观看视频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