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纪录片《梦耀九天》12月16日起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首播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15:18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第四集《托举北斗》  >>>点击观看视频

2000年开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起中国北斗系统的发射任务20年间59颗北斗卫星以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被送入太空完成北斗组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自主可控、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按照三种轨道架构实现全球定位导航。由于三种轨道都是中高轨道,而当时在中国只有西昌发射场具备发射中高轨卫星的能力,因此,西昌与北斗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才能将59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时间紧、任务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来平均每年只发射2-3颗卫星,北斗工程启动后,任务一下增多了两倍,这对发射场所有工作系统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尚猛在维护塔架齿轮

尚猛在维护塔架齿轮

发射塔架是保障发射最基础、最重要的设备,火箭不仅在塔架上完成吊装合体,加注燃料,最后也是在塔架上一飞冲天。

34岁的尚猛担任塔架系统维护工作,接到北斗卫星密集发射的任务后,尚猛需要在尽量少的时间内,保证工作准确无误。火箭型号不同,塔架就必须迅速完成状态转化,以适应不同的发射需求。为了检查火箭的摆杆,尚猛他们要像蜘蛛人一样,一节一节地检查,确保塔架完好。

  

一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后,尚猛他们还必须要第一时间赶到塔架,仔细检查火箭点火时产生的巨大冲力和超高温度有没有损坏塔架,迅速更换松懈的螺丝和弯曲的钢梁。这是一项细致和谨慎的工作,决定着下一发任务是否顺利。

在北斗卫星密集发射期间,有很多像尚猛这样的西昌航天人在默默奉献着,用螺丝钉精神支撑着发射任务的高速运转。

  

2011年7月27日5时整,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将发射。在距离发射窗口仅剩1小时的时候,场区强雷暴天气加剧。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承担着抢占频道和频率资源的重任,不到最后关头都不能轻易放弃发射。尽管压力很大,气象部门负责人江晓华仍在想办法,寻求可能性。5时30分,已经到了发射窗口时间,指挥部要求气象系统拿出5点35分至45分之间的最后会商结果,是否还有机会发射。在最后一次预测中,气象团队观察到了一个发射机会:在两个雷暴之间有一个十分钟的空隙。但是这个时间太短暂了,江晓华甚至不敢下定决心往上报。指挥部在详细听取气象部门的汇报和测算后,下达十分钟程序口令。5时44分28秒,长征三号甲火箭喷出烈焰,钻入稠密的云层之中。就在发射完一分钟之后,预测的雷暴如期而至,而此次发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2017年11月开始,北斗三号工程启动,两年的时间内,30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了更加高密度的发射期,这不仅要求每个岗位的准确高效,也对发射场整体系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10月31日下午,发射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常规推进剂的加注。按照计划,这颗卫星将于11月1日进入太空,执行北斗三号任务。

16时29分,常规推进剂已加注大半,还需半个小时就全部加注完毕。指挥员、操作手都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加注情况。突然,一阵不寻常的晃动,让加注人员心生警觉。突如其来的震动让加注人员有些害怕担心,但他们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因为在平常的演练中,他们都有过对类似紧急情况的应对流程。加注指挥员王甲观察屏幕上相关数据,迅速命令各号手检查各岗位的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汇报。加注操作手也稳定好情绪,安心等待指挥员的命令。十几秒后,震感减弱,两位加注操作手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冲向管路和洞库,仔细检查管路接口和储罐。事后才得知,10月31日16时29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而正在加注的2号塔架离震中仅50千米。

2020年6月23日,更换完设备的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高密度发射能力的突破让西昌发射场跻身于世界一流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每一个人勇敢担当迎难而上20年间箭无虚发以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完成组建出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守护国家服务人民


第一集《首征高轨》   >>>点击观看视频

第二集《走向世界》   >>>点击观看视频

第三集《嫦娥奔月》   >>>点击观看视频

第五集《砺箭海天》   >>>点击观看视频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