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导演阐述/郝蕴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15:36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发挥电影特殊重要作用,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国家电影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部署于2021年4月至12月开展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
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入选9月展映片单。
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疫情略显平稳的6月底,当被问及现在做一部纪录电影,9月上旬能报审吗?“能”,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一刻,深知制作周期之短、难度之大的我,几乎是拎着脑袋爽快表态的。为什么明知要“拎着脑袋”可还要“爽快表态”?因为纪录电影的痛。
做纪录电影近二十年,虽说是电影,但那只是制作工艺、创作心态的电影,做完的纪录电影通常在电视台一播了之,与其本该有的归宿电影院无缘。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奖项里,保留着“最佳纪录片”奖,它更像是一个象征。行业在哪里?
所以当有关领导问询我时,我横下一条心立即坚定回答“能”!与其说承诺的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期望的是一个行业!那一刻,颇有士为知己者肝脑涂地的无畏与豪迈。为了这样一个纪念日,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的布局,让人欣喜地看到涵养影业生态的里程碑。
虽说从开始制作到院线起映,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但《保家卫国》确是精良之作,毫不粗糙的它来自于厚积薄发。多年来在新影资料室的浸润,20世纪50年代出品的两部《抗美援朝》纪录片及全国青年学生工人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首钢修理炼钢炉、成渝铁路等内容早已了解。正是基于这份熟知,使得能在影片创作伊始就有大格局。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历程,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成为坚强、不屈、勇敢的代名词,铭刻于世界战史的同时,还要描述战争激发了全国人民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积极性,前方和后方相互激励、共同推进,从而回答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在中美两国国力悬殊、军队装备简陋的情况下,迫使美方以寻求停战谈判以结束战争。这个为什么,是本片的魂。
储存纪录电影资料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胶片片库、放映资料的胶片放映机、拍摄资料的战地摄影师、他们使用的老摄影机埃姆,共同构成了《保家卫国》的叙事载体。
而“原汁原味”是本片的一大创新。20世纪50年代的中、美、朝韩纪录电影,在《保家卫国》中,我要求保留了画面和声音,这在文献纪录片中很少见。通常一部文献纪录片,只使用历史画面,贴在解说稿上,“老的”声音基本不会用到。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70年前的画面,还能听到70年前的人是怎么说话的,直观感受画面与声音的演变过程,这才是一段历史影像的全貌。
今天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翻阅前人的资料;未来100周年、150年周年时,努力客观公正的《保家卫国》也会成为后人的珍贵资料。
影片公映后,那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影评人写下的这段话,温暖了我,也发出了最冷的呼喊,“或许,从来不是纪录片需要寻找它的观众,而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纪录片来帮我们记住一段段历史,留存一个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