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忠(1930年——)广东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4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7年调任中国新闻社任副社长兼任海南影业公司总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政府“华表奖”、中国电影艺术“金鸡奖”等多种电影奖项的评委。
从事电影工作至今编导的电影纪录片、电视片多部获奖。主要获奖作品:《永远年轻》、《华而不实》等获文化部奖;《美的旋律》获第3届百花奖最佳纪录片奖;《莫让年华付水流》获第3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及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零的突破》获第5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及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怀念赤子心——怀念廖公》、《澳门沧桑》获优秀影片奖等。
任艺术指导的纪录片有: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获第25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小平你好》获2005年华表奖及纪录片《灾难的启示》。
策划并任出品人的作品:故事片《春桃》获金鸡奖;《老店》获政府奖。
在一家小服装厂工作的高燕敏自学成才,成为上海科技情报学会的会员。从童年就喜欢钢琴的邵丹,困受“唯成份论”之害,使她希望成灰,但她倔强奋斗,终于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严寒驱尽,大地回春。除旧布新的历史新时期,现代化中华的崛起,寄希望于年青一代。自然也是有的人在叹息、苦闷之后沦落。这不足为怪,任何历史时代都是大浪淘沙。要看到被严寒冻土覆盖过的幼芽的生命力
1967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刹那间使她推动了父母、姐妹等六位亲人,但这株悲苦的小苗,并没有被遗弃,她被送进了这所专门为唐山震后孤儿设立的护养学校,他们正在幸福茁壮地成长。
虽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但记忆和感动并没有随时光而消逝。我编导的影片《啊,我的亲人》,真实地记录了地震后石家庄育红学校四百七十多个唐山孤儿的生活和学习情景。我的创作理念是“内容为王,形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