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一张老照片

        一张悉心珍藏了六十四年的老照片背后,是周恩来与邓小平亲如兄弟的情谊。他们相识于二十世纪初的法国,此后,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上海,还是在风云变幻的中央苏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一直亲密合作,并肩同行。

第二集 工卡

        这张法国钢铁公司的工卡,填写于一九二一年,当年拥有它的是一位十六岁的中国少年。多年后这位少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一张小小的工卡开启了一位伟人从懵懂少年到成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华丽蜕变。

第三集 基辅牌照相机

        1957年,一位苏联友人将这台基辅牌照相机赠送给了邓小平,这是那段“甜蜜”回忆的代表,而此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中苏两国之间陷入“危机”。1989年在邓小平的努力下,中苏两国双边关系恢复正常。

第四集 工作服

        这是一套陪伴着邓小平度过三年艰苦岁月的工作服,1969年,邓小平离开了中南海,来到江西南昌监管劳动。他曾用“等待”、“忍耐”、“乐观主义”来形容这三年的岁月,这究竟是怎样的三年?邓小平又是如何度过的?

第五集 一组批示

        1977年的一组批示,记录着邓小平细致缜密的规划高考制度改革的点滴细节,更记录着他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懈探索的大胆尝试过程。当千千万万学子走进久违的考场,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整个中国也激扬起青春的气息。



第六集 一组贺卡

        上世纪70年代末,就在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实现高速现代化的同时,历经近三十年封闭状态的中国也开始了积极的转型。在这样一个历史结点,邓小平做出了一系列有关开放的重要决策。正是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大胆决策带领着中国人走出国门,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而外国友人赠送给邓小平的新年贺卡,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累积,成为国门初开的岁月中甚为珍贵的历史见证。

第七集 讲话提纲

        对于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稿,邓小平通常会约谈起草人提出意见,最后他在快要定稿的清样上稍作修改即可。也正因如此,像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这样,由他亲笔拟出的讲话提纲便显得尤为珍贵。而这次讲话的内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八集 白衬衫

        1979年夏天,邓小平穿着一件短袖白衬衫到达安徽黄山,这位七十五岁的老人花了三天时间徒步登上黄山,并在仔细的考察后对发展黄山的旅游做出了具体细致的指示。这次秘密的黄山之行,从此彻底地改变了中国旅游行业的面貌。

第九集 红旗牌检阅车

        1981年,“802”军事演习在张家口举行。演习结束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乘着红旗牌检阅车,检阅了部队。这辆红旗牌检阅车,见证着邓小平领导人民军队踏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新阶段。

第十二集 给中央的信

        这是沉默寡言的邓小平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信件,“文革”十年,为了孩子,邓小平一反一贯的作风,一次又一次地拿起笔,一封又一封地写信。这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政坛上雷厉风行、少言寡语的邓小平,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

第十集 灰色棉大衣



        1918年,十六岁的邓小平离开家乡广安,赴法留学,自此,邓小平一辈子再也没有踏上过家乡的土地。然而,他终生却保持着四川人的习惯,川音不变、川味难改,邓小平与家乡始终保持着无法抹灭的血脉亲情。

第十一集 牛仔帽



        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曾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他头戴牛仔帽,面带微笑,神采奕奕。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位率团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美国人带着好奇又有些怀疑的眼神猜测着,邓小平会是一个刻板教条的共产党人吗?他会不苟言笑吗?他将为全世界带来什么?

第十三集 火箭模型



        1977年,当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选择了一条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路——科技。对当时而言,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这条路该怎么走,这条路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需要邓小平逐一解决。面对这种种挑战,为了完成伴随邓小平终生的夙愿,他毅然带领中国坚定的迈向科技之路。

第十四集 《成败之鉴》

        1994年,在邓小平九十岁生日时,从海峡对岸的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送来一本名叫《成败之鉴》的自传体回忆录作为贺礼。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邓小平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通过一批像陈立夫这样心怀民族大义的海外同胞,向台湾地区领导人传达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理念,并终于促成两岸关系“解冻”,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十六集 辞职信

        1989年11月10日,一封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邓小平写给中央政治局请求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信,成为了这个冬天最热的焦点。邓小平为中国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作出了表率。

第十七集 鸭舌帽


        1993年12月,年近九十高龄的邓小平戴着鸭舌帽,穿着呢子大衣,登上了上海杨浦大桥。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为什么连续在上海过了七个春节?从十六岁在黄浦江畔登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到七十一年后提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邓小平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十九集 轮椅



        一个就算坐着轮椅,也要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让人们经常将邓小平和轮椅联系起来。但当时间来到1997年7月1日时,这位促成香港回归的老人却没能完成他的心愿。

第二十集 生日礼物

        七只小猪,四个生肖,在邓小平位于米粮库旧居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这样一组卡通形象的玩偶,它们是邓小平的孙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这些鲜活可爱的动物形象不但寄托了邓小平和卓琳共同走过的五十八年风雨岁月,也象征着一个和美团结的大家庭。

第十五集 未吸完的香烟

        作为国际舞台上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政治家,邓小平从不掩饰自己的各种喜好,除了吸烟和打桥牌,其实他还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爱好。在这些爱好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敬、平凡、可爱的老人。

第十八集 夹克衫

        这是一件普通式样的夹克衫,但是它却陪伴着邓小平走过了一趟不普通的出行。1992年的早春,邓小平的专列离开了北京,一路南下,路过武昌、深圳、珠海,邓小平走了一路,讲了一路,留下了自己最后的政治交代,也留给了中国一篇重要的南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