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日记》是由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策划并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聚焦全国30个贫困县的贫困村,每个贫困村一个贫困家庭,每月持续摄制,每日连续播出。《攻坚日记》栏目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成就,突显脱贫者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扶贫者甘于奉献的情怀担当,节目目前依照每月的拍摄计划有序展开。
科影传媒投入了数十名导演摄影参与了《攻坚日记》的制作,由科影传媒承制的选题点有吉林、海南、山西、安徽、江西、宁夏、河北、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四川、青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节目围绕12个贫困家庭展开,未来还将坚守阵地,参与《攻坚日记》的全媒体产品制作。
《攻坚日记》除CCTV-17每日播出以外,在国务院扶贫办官方网站,央视网也持续上线。在央视频APP、央视影音APP、学习强国APP均有视频播出,此外,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首页有多媒体作品,云听APP上有音频作品。
曾患有重病的徐生金是金寨县水坪村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生金原住地坍塌损坏,依据易地搬迁政策村里为其在山下盖了新房,而徐生金宁愿借住在自己的侄子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不愿入住新居。第一书记宿方瑞正想方设法做了一系列工作,带领徐生金走出大山。 【导演手记】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天平村,张伟的前夫在2010年因肺癌去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历经磨难的返贫户张伟与第一书记伊学义因养蜂还是养牛的问题产生分歧,由于张伟家养牛的意愿非常强烈,伊学义还是决定先让张伟养上几头牛犊,解决脱贫的问题,养蜂的项目先放一放。鉴于张伟家的特殊情况,延边税务局在讨论会上通过了伊学义将张伟家作为养牛试点的方案,但局里只能先出资购买五头肉牛,而肉牛的大小、品种,需要伊学义继续调研。第一书记税务干部伊学义带着已经退休的爱人一起驻村,继续践行着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
年扎村是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村,生产生活十分落后,祖祖辈辈靠放牧为生。村里的合作社成了贫困户才让公保致富的希望,然而参加合作社当牧工、向银行贷款买羊入股、向朋友学习养羊经验这些致富的路子,才让公保一家走的并没有那么顺,对于才让公保来说,他家的脱贫之路刚刚开始。
王顺回,2006年意外事故致残,现在腿上还有钢板,无法外出打工。妻子在家务农。王顺回在残疾后家里没有收入,长子智力残疾不能自理。王顺回十分注重教育,即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花了1万块钱让女儿复读,但是还是没能考上大学。王顺回夫妇省吃俭用为了孩子的教育,近年来,村里发展养殖,还为他们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让他们的收入支出达到了平衡。但是新修房子的借款,养牛的贷款,还有孩子们每年的学杂费、生活费,老大以后的生活,都是压在王顺回身上的重担。第一书记张成明将会为王家带来什么帮扶措施,使王顺回一家摆脱贫困? 【导演手记】
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蒙古族贫困户李阿乐坦嘎日迪来说是沉重的一年,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卖光了家中的羊,但最后父亲还是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患有慢性病,妻女重度残疾,屋里屋外、田间地头只能依靠李阿乐坦嘎日迪一人,全家所有的收入仅来自25.2亩种玉米的土地,生活十分艰辛。
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政府为他买了两头扶贫牛。他的致贫原因多元,贫困程度深,为了能使他脱贫,政府指导他进行产业转型,农牧结合发展养殖业,但是没有积蓄的他束手无策。第一书记白国林开始为他协调扶贫贷款,但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在白国林和镇长苏洪涛的努力下,李阿乐坦嘎日迪拿到了扶贫贷款,又买到了三头待产的孕牛。现在家中的五头牛成为了他脱贫的希望。
武功亮,原本开过饭店、跑过运输,拥有一辆大货车,在村子里过着数一数二光景的他,现在是江家屯村的建档立卡户,十年前的一场车祸,让武功亮失去了双腿,并欠下20多万外债。身残志坚的武功亮开办修理铺,希望重新支撑整个家庭,但是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需要不少的治疗费用,照顾两个儿子上学、生活、成家,更是不小的支出,这让武功亮犯了难。同时第一书记高文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希望达到“扶贫先扶志”的目的。
这里没有高速公路,也不通火车。多年来,贫困始终是悬挂在这个小村子上方的一把利剑。孙永彬一家七口人,妻子在外打工。大女儿刚刚从哈尔滨的一所民办高校毕业,两个小女儿还在上学。孩子上学的巨大支出让孙永彬的生活一直捉襟见肘。第一书记齐永光和驻村工作队正帮助孙家摆脱贫困。
新园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南部,尖峰岭西麓,距离海南岛西海岸直线距离不到10千米,是东方市仅有的3个未出列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麦贤顺,外出打工回到村里已经有4年时间了。由于患有股骨头坏死,患病之后,老麦逐渐丧失了劳动力。病痛折磨了他几年时间,也耗尽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老麦做不了重活儿,只能和亲戚合伙种玉米、茄子等农产品挣钱。眼见着就要到收玉米的时间了,可大面积的减产让麦贤顺的收益低于预期,过段时间麦贤顺又要进行手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依靠村里的火龙果田和兰花大棚的分红了。如何让麦贤顺这样的家庭得到经济保障, 是第一书记郭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贫困户张瑞珍修高速公路的工作时断时续,极不稳定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小心翼翼。第一书记李南阳,为张瑞珍张罗适宜发展的蜜蜂产业,准备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给他提升收入,可仅仅入门就难住了张瑞珍。前路困难重重,二人正携手前行。 【导演手记】
河南驻马店郭寺村,村里要办集体产业蔬菜大棚,这或许可以结束贫困户刘玉峰动荡不安的日子。刘玉峰视力十年前在深圳打工时受过重创,为了生存,他常年过着双城生活,农忙时照看果树,农闲时南下打工。村办企业首次大会即将召开,他觉得不怕种地,害怕种出来没有销路。媳妇又在广东打工,他正临艰难的选择。 【导演手记】
多年前,黑日五且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一人抚养三个儿子。两亩多地的收成加上打工挣的钱,并不能支撑他们的生活开销。黑日五且今年22岁,是家里长子,在彝族村寨里,他算得上是“大龄青年”。最让他发愁的是自己结婚的事。由于贫困,家里并没有足够的钱筹备婚事。现在各行业都已经复工,而他也急需一条致富的途径。
刘超是总台央视新闻记者,也是新任中坝村第一书记。了解到黑日五且想要发展养殖产业时,她决定帮助协调启动资金及养殖技术等问题。但是,谨慎的黑日五且对借用村里的养殖产业基金还有些困惑。刘超也有她的困惑,她感到扶贫工作的复杂程度远超自己的预期。
两种身份,一个目标,彝族青年贫困户与新任女第一书记在脱贫路上相互碰撞着,两人心中的困惑也渐渐被解开。
节目将通过讲述彝族青年黑日五且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逐步脱贫致富的过程,把中坝村村民在脱贫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困难问题展现出来,并记录他们在新任第一书记刘超的带领下,共同脱贫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