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听,穿透历史的中国声音》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正式开始播音,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由此翻开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该专题片共三集,《战斗的号角》、《友谊的桥梁》、《大国的声音》,每集30分钟,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创建壮大的历史;阐释对外传播事业连接中外、友谊桥梁的重要作用;重点展现在新的融合发展时期,总台国际传播力的不断增强,以新时代国际传媒的责任与担当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国人民对外传播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全部进程。如今,中国人民对外传播的声音,穿透80年的历史,越来越高昂。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的航船驶入伟大的新时代。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总台这艘传媒航空母舰在建造之时指定的目标。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总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整合对内对外资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导演手记
   《听,穿透历史的中国声音》创作有感——总导演 李辉
   “创作永远在路上”——《听,穿透历史的中国声音》创作手记——分集导演 张茜菲

  •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 CGTN
  • 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
  • 88岁的原清志重访国际广播电台

第一集 《战斗的号角》

        1941年12月3日,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用日语在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吹响了战斗的号角。1947年9月1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的关键时刻,英语广播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爱国华人华侨回到祖国,承担起创办外语广播的历史性重任,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台的国际传播密切配合国家外交斗争,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国际舆论场中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

  • 开国大典
  • 老式开盘机
  • 两阿提案
  • 瞿独伊用俄语播报新中国成立消息
  •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移路线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 演播室现场
  • 英文广播开办时播音员魏琳
  • 原清志来到延安
  • 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泰语广播译审洪克南
  •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编辑部
  • 中美主播连线
  • “乐动中俄”活动
  • 采访保罗·帕内拉
  • 采访杰尼索夫
  • 采访穆沙希德·侯赛因

第二集 《友谊的桥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外传播的形式不断多元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受众之间的友好互动,中国人民对外广播在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声音传遍五洲,不同形式的对外传播架起了与各国人民相遇相知的桥梁,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 采访神宫寺敬
  • 德语广播录音
  • 国际台各年代外国专家合影
  • 海外听众俱乐部
  • 世界各地听众礼物展柜
  • 收听广播
  • 听众来信信箱
  • 2018年5月慎海雄台长专访俄罗斯总统普京
  • CGTN阿富汗前方报道员回访空袭现场
  • CGTN抗疫报道
  • 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

第三集 《大国的声音》

        进入新时代,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台的对外传播事业插上技术创新的翅膀,在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融合传播发展中,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与世界增进交流、加强互信,打造国际品牌,传播中国声音。向着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迈进。

  • CGTN新媒体产品 “How China Works”
  • 进博会亚非产品专场
  • 精品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法国推介现场
  • 精品节目推介 周边体验区
  • 拍摄原创短视频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现场
  • 庆祝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座谈会
  • 习近平致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的贺信
  • 中法文化交流论坛
  • 总台4K航拍直升机
  • 总台奥林匹克频道开播
  • 总台亚非中心普什图语广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