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郑板桥》

        在“扬州八怪”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必定是一生“狂”“怪”相参的郑燮。世人皆知他用“六分半书”重墨书写的“难得糊涂”,画在“咬定青山”短诗旁边的《竹石图》,却不知他七十三年命运的跌落、昂扬与新生。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郑板桥》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新影集团制作,入选国家广电“十四五”重点选题规划。该片以古观今,以郑板桥的生命经验为架构,从郑燮取名“板桥”的那座古板桥说起,展开他归去来的半生官路和并称“三绝”的诗书画笔,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手段,每一帧都浸润着他的所思与所行。板桥先生距今已逝二百余年,但他那永无止息的生命力,于山重水复处所生发出的生气蓬勃至今。

分集简介

        第一集

        公元1693年,郑燮出生于兴化一个贫苦的耕读之家。四岁生母去世,十四岁继母去世,父亲又年老体衰,他不得不早早放下自己的一腔热血,前往真州设塾。真州,是他自称“自在囚”的真州,也是他生发“三段论”的真州,在这里,他第一次主动对视了命运的目光。之后,他出游九州多地,结交了一众好友,聚成一派豪客,后称“扬州八怪”。如此直到三十九岁,板桥的发妻徐氏病逝,大恸之下,他收了心绪,连中举人和进士,并在慎郡王的保荐下出任山东范县知县,在五十岁这年,开启了自己的为官生涯。

  • 板桥诗句
  • 木偶剧排练
  • 情景再现:板桥卖画
  • 情景再现:青年板桥出行
  • 情景再现:扬州唱曲
  • 情景再现:幼年板桥与父亲
  • 情景再现:坐船听戏
  • 兴化垛田
  • 兴化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像

        第二集

        十数年知县生涯,板桥鞠躬尽瘁。在任上,他整肃吏治、体恤民情,在范县体会过小城安逸,也有后来调任潍县的临危而行。面对潍县的赤地百里,他以范仲淹知兴化时同样的以工代赈招抚流民,更以一次果断开仓放粮拯救无数百姓,只留下一句“有谴我任之”。穿越庙堂和民间,他将自己的所闻所见付诸笔下,念兹在兹,以一竹而观苍生,写下千古名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位小小郑燮,区区“七品官耳”,他的民本思想,却至今熠熠生辉。

  • 《板桥道情》表演
  • 淮剧《板桥放粮》
  • 老年郑板桥
  • 情景再现:板桥出行
  • 情景再现:板桥弟弟读信
  • 情景再现:板桥放粮赈灾
  • 情景再现:板桥体察民情
  • 郑板桥风筝
  • 郑板桥诗句

        第三集

        六十一岁,板桥回到扬州,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在这个东南名都,发挥他一个甲子的生命体验,写“掀天揭地之文”,书“震电惊雷之字”,作“无古无今之画”。在他已成熟的文艺理论中,将创作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主张“以造物为师”,“笔墨当随时代”。他践行自己的“三段论”,用标志性的“六分半书”写下的《竹石》,仅仅两根细竹、一块怪石,就作出煌煌一曲生命意志的赞歌。郑燮,敢于在审美力沉寂的时代发“乱、怪”之声,他于民间的青睐之中取火,继而获得了恒久的生机。

  • 泰州市
  • 兴化水上森林公园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郑板桥故居
  • 郑板桥判牍
  • 郑板桥骑驴
  • 郑板桥诗句
  • 郑板桥之墓
  • 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