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更多>>
足迹 更多>>

“2014年深秋,北京已经有些凉意了,我突然接到路佳导演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晕船。我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于海上生活也非常熟悉,当即表示“没问题”。于是我被导演组选中,参加了纪录电影《蓝色使命》的拍摄工作。也正是这一次拍摄,让我目睹了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也让我见证了国家救助事业的强大和救助工作者们的责任心。

'中国救捞'(中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的简称)有专业救捞船209艘,救助直升机24架。北至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岸线上,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88个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10个救助飞行基地、115个临时起降点,各种救助力量全天候24小时坚守岗位。"

访谈 更多>>

为尽可能真实、客观地呈现主题,开机之前,我们采访了百余位“接诉即办”一线工作人员,以“沉浸式调研”的方式开启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方法的深度观察。在北京这座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6万多个电话的背后,如何保证能逐一回应市民诉求?这背后有怎样的系统支撑?又有怎样的制度设计?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让我们深受震撼。“去滤镜化”的纪实风格,既是对群众关切的真诚回应,也是对政府服务能力的客观呈现,同时,也是一种不设门槛的国际化语言。我们希望以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为切口,透过可感可信的真实镜头,将改革的高度、理论的深度融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朴素日常。不仅让中国观众可以看懂,也能让世界观众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执政智慧和民本思想。

看点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