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纪录片《梦耀九天》12月16日起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首播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15:18 | 来源:中央新影集团 | 手机看新闻


第五集《砺箭海天》   >>>点击观看视频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是我国探月工程开始以来,首次选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
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火箭的起飞之地,文昌发射场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文昌之前,中国已经有3个航天发射场,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场,为什么还要再建设一座新的发射场,而且还要在海边呢?

 

其实,在海边建设发射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就有过规划。

当时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毛主席曾指示,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逐步搬家。往哪里搬?海南岛最为理想。

 

但受安全、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限制,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考虑在三线地区先建一个发射场,为向南发展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做好准备。这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由来。

而当中国的航天事业逐渐发展,国家实力逐步加强,在海南建设发射场的建议再次被提出。

 

2007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建设新型航天发射场,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管理。

 

时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文昌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 周凤广:

海边建发射场是一个发展趋势,它有很多优越性,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发射成本低,残骸落在海上面,安全性好。

对建设者们来说,文昌发射场建设压力最大的还是时间。虽然2009年才开始建设,但发射场的第一次任务已经安排在2014年,只有5年时间。 

为了赶工期,建设者们日夜都在施工现场奋战。

 

原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 周湘虎:

那钢筋的表面温度都是超过60摄氏度,整个就是一股热浪打在我身上,刺眼毒辣的阳光就刺得我眼睛生疼,包括浇筑混凝土,水蒸气跟混凝土夹杂着水泥灰,呛得我眼睛流泪。

海岛的夏日,白天日光刺眼,晚上,又在工地上长时间接触电焊弧光,周湘虎发现眼睛有些不舒服。在一次熬夜施工之后,周湘虎忽然眼前一黑,同事将他送进了医院。

医生诊断周湘虎视网膜脱落,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视力退到0.04。

为了照顾他,上级给周湘虎重新安排了工作,但没想到,经过简单的休息、治疗,周湘虎又走进了他熟悉的工地,一直坚持到发射场建设完工。

2009年破土动工到2014年完成第一次火箭合练任务,文昌发射场的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心血竖立起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钟文安:

我们的装备不一样了,液氧是西昌的10倍,液氢大概也是这个量级,火箭的技术、测试的方法以及一些测试的规程都不一样了。

2016年9月,漂洋过海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发射测试站吊装团队的协作下,终于在总装厂房里稳稳地站了起来。

当发射塔架拥抱住远道而来的长五火箭时,意味着发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然而却在发射前1分钟,被下令中止。这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何下令中止发射?

2017年7月2日,长征5号首飞成功半年后,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塔架上等待发射。遥二火箭是首飞箭的新研型号,比起首飞,长五遥二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

晚上7点23分,火箭按时点火,火箭起飞、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无论是参数还是大屏幕显示的火箭飞行轨迹,都预示着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射。

 

谁也没有想到,意外出现了:在完成4个助推器分离后,在346秒时,火箭芯一级的发动机提前熄火,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由于动力不足,火箭进入大气层后,在下落过程中受损,箭上遥测设备失效,火箭与地面失去联系。

7月4日开始,长五团队开始了归零工作,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开始了复飞准备工作。在火箭故障没有真正排查清楚之前,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任务暂时停止,文昌发射场的航天人度过了让他们难忘的908天。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毛万标:

908天不是一直在等待,对当时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思路。第一,持续跟踪长五火箭的归零工作,因为火箭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了解火箭在飞行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我们发射场有什么新的要求和约束。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新的发射场在执行这些大的任务,在组织指挥、设备设施、人才队伍以及平时训练方面,可能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开展了全系统的整顿工作。

2019年12月27日,在第一次发射失利后,时隔两年,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成功。

 

2020年5月5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序幕

 

2020年7月23日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轨道

 

11月24日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中国航天发射全面进入深空探测阶段

 

从西昌航天发射场到文昌航天发射场,50年风雨历程,从长征故地到扎根海岛,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传承着先辈艰苦奋斗,科技强国的精神,执着前行,永不言弃。

在太空与海洋的交汇处,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又将重新启程,带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飞向太空。

 

 

第一集《首征高轨》   >>>点击观看视频

第二集《走向世界》   >>>点击观看视频

第三集《嫦娥奔月》   >>>点击观看视频

第四集《托举北斗》  >>>点击观看视频

 

中央新影集团
官方网站

扫一扫
立即关注

关注新媒体

最新资讯 更多
精彩推荐 更多
分享
1 1 1